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县:“小能人”的“大作为”

    作者:平利县委组织部 时间:2010-12-01 16: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近年来,平利县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通过不断培养、壮大各类乡土能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领跑”示范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平利县围绕茶、桑、畜等绿色支柱产业,大力实施“能人”工程。把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致富有方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照不同类型,分门别类地纳入动态管理,对入库的优秀能人分为茶饮、种养殖、建材、劳务输出、加工销售等几大类,每年确定2-3名典型给予重点扶持,并通过多渠道对乡土人才进行培训,先后举办各类乡土人才培训班123期,受益群众17442人(次);组织县内有代表性的致富典型外出参观学习1200余人次;每年对乡土人才进行一次职称评定,先后有1537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
      该县采取县级领导联点、部门包建、科技人员蹲点重点扶持,结对帮扶、搭建平台协助能人发展,出台了《平利县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办法》,协调资金580万元用于奖励农村能人发展产业,制定了土地流转、贴息贷款、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解决了165个产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用地问题,为108个大户协调资金购置各种加工设备。目前全县建立的这支3895人的乡土人才队伍,不仅实现个人致富,也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他们正成为引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为使乡土能人作用更好发挥,平利县在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过程中,引导以产业大户为主的优秀乡土人才,在产业协会中挑大梁,推荐优秀乡土人才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在发挥“双带”作用的同时,还积极开展能人党员承诺制活动,使能人党员更充分地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平利县城关镇纸坊沟村主任刘代存,依托乡土资源,实施综合开发。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产业,大力开展正大模式养殖。先后获得“三秦巾帼十杰”和“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农村乡土人才”和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30多项荣誉称号。长安镇中原村村主任殷刚组建绞股蓝产业技术协会,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绞股蓝1800亩,销售网点延伸到北京、江苏、西安等地,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神草状元”。
      全县乡土能人作用的不断发挥,正在把各自为政的“小”人才凝聚成充满活力的乡土能人“大”队伍,5年来,全县有100多名优秀乡土人才分别被国家、省、市、县进行表彰奖励,有20多名农村能人被推荐为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今年5月26日,陕西日报以头版头条刊发了《平利:乡土“小能人”助推“大产业》,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各大媒体也对平利的做法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