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刘建明:把工业发展作为“十一五”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作者:周宏 罗峰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8月4日,市长刘建明在汉滨区调研工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把工业发展作为“十一五”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进一步理清加快发展工业的思路,推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刘建明深入到汉滨区关庙镇江华钡盐厂、金健食品厂、工业园区天圣植化公司、建民镇杨运早养猪基地、五里镇长寿中药饮片厂、恒口镇恒源结晶硅厂等工业企业,调查了解项目进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听取了汉滨区政府关于全区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刘建明说,今天看了汉滨区6户新上工业项目,感觉到各级领导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摆脱了过去多年来“口号工业’的局面,发展工业的措施比较务实,工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这一切都预示着工业正在酝酿发展的新突破。
    刘建明强调,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工业薄弱。要分析和吃透安康工业短腿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积极探索出一条工业发展的新路子。一是要从农业产业化入手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就是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的支点。要把农业当作工业的第一车间,建好基地,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要围绕优势农业资源开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壮大特色工业。二是要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以畜牧、蚕桑、魔芋、中药材等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多层次的加工,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拉动财政增长。三是发展工业要高度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这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尤其是矿产开发企业,更应重视环境保护。政府扶持的重点,要转向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影响小、技术先进、有实力、有成长性的企业,尽量少走弯路,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相统一。
    刘建明指出,目前,汉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市的比重已超过40%。汉滨区发展工业的基础和条件相对较好,发展工业的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汉滨区要勇于承担起支撑全市工业的重任,努力建成工业强区。要认真研究工业发展问题,制定和落实有效措施,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努力做大做强2—3个能牵动全局的龙头企业,精心培育2—3个产值过亿元的知名品牌。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汉滨的工业总量扩大到占全市的60%—70 %。
    刘建明要求,市区之间要加强工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实现互动双赢。工业布局要与中心城市规划紧密衔接,努力克服星罗棋布式的工业发展模式,引导工业相对聚集,形成布局合理的产业园区和产业带。生物科技工业园区要对10 县区全方位开放,汉滨区也要自觉地利用好园区这个平合,加快工业发展。双方要加强协作和配套,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避免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十一五”期间,安康中心城市的发展重点要转向江北,并在江北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片区。要吸引各县区工业项目人驻园区,市、县区联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市长助理王平、市政府秘书长王安利,市经委、市工业园区和汉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xinwei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