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1-37220 发布日期 2011-01-25 16:13
来源
内容概述 安康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0亿元,增长15%。其中,中心城市建设投资15亿元,增长62%。亲水广场、东西大街、滨江二期、巴山西路、南环干道西段、安澜楼景区提升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汉城商业街、文昌南路、中渡路、东内环路建筑立面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县城建设投资持续增长,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开工建设,省级重点镇建设启动实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出台了促进农民进城入镇的配套政策,当年吸纳3.8万农民进入城镇定居,市级杨柳统筹城乡示范区扎实启动。“双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累计投入创卫资金13.4亿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6个、旧城改造项目22个,开展20多项集中整治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升,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开始建立,中心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白河、平利被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紫阳县通过省级卫生县城验收。
  生态旅游跨越发展。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康生态旅游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加快建设,汉滨、宁陕、石泉、平利四大旅游板块特色更加鲜明,中心城市一江两岸核心景区建设取得实效,继南宫山之后燕翔洞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子午银滩、千层河景区建成开园,天书峡、上坝河、蒿沟、县河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先后开工,龙头村等重点旅游村建设初具规模,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大旅游宣传推介促销力度,加强与区域外的旅游合作,成功举办陕川甘第七届旅游协作年会、世界旅游日陕西南宫山主会场、第十届汉江龙舟节、茶文化节、油菜花节等活动,有力地扩大了安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同比分别翻了一番。
  民生持续得到改善。民生八大工程完成年度投资40亿元。城乡低保、农村新合疗、城镇医保、五保户供养、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提标扩面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政府债券支持的城区14所学校校舍扩建项目完成投资4560万元。市财政投资2700万元支持三个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和技术学院、市委党校北迁工程开工建设。去年设立的政府励志奖,对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10名学生和6所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了奖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品“三统一”制度,498种药品、1545个品规实行零差价销售,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价与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6.14%。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扩建项目、8个县级医院、33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计生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序开展。市级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实效。第三次文物普查任务完成。文庙二期修复工程启动实施。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三无”县和平安安康创建深入开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救灾重建有力有序。在百年一遇的“7.18”特大暴雨洪水和山地泥石流灾害面前,各级党委、政府果断决策,靠前指挥,与灾区人民并肩奋战,广大基层干部、驻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特别是杨宗兴、罗春明、温光旭等一批英雄人物,用他们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激励全市人民夺取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和在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面对繁重的重建任务,我们创新思路,统筹城乡,制定出台了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确定了集中安置、进城落户、入镇定居、购置农房、投亲靠友、分散建房6种重建方式,争取中省建房补助和生活安排资金6.7亿元,落实援建资金1.4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478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专项贷款6.2亿元,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市67.2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水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修复加快推进。55238户危房维修全部完工,30823户倒房户中,分散建房的14628户春节前可搬入新居,集中建房的8538户将于今年“五一”前住进新房,其他方式安置的全部落实到位。着眼于根治安康城区水患,解决农村山地危居难题,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全面启动东坝防洪综合治理、汉江沿线重点城镇防洪保安和山地避灾安居工程前期工作。 共10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953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