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人大三届一次全会精神,继续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创新型安康为主线,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统筹科技资源,加快实施五大科技创新工程。充分利用全省统筹科技资源的有利时机,以贯彻实施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则为抓手,围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生态旅游主导产业发展,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和星火科技12396等科技服务工作,积极探索以科技项目为引导,以六大主导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为依托,聚集市内科技资源,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进步与创新平台建设、技术集成和技术合作五大科技创新工程,选派科技特派员500名,组织实施60项科技攻关和新产品研发项目,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创新型安康的建设步伐。
二是强力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修订完善出台《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力争“十二五”末,将富硒食品产业做成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开展全市富硒资源详查工作,建立完善富硒资源检验检测档案,为全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协调相关部门修订完善富硒食品标准体系,并力争上升为国家标准;同时加强检验检测方法研究,积极推进无障碍检测,为我市富硒食品进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超市提共技术保障;加强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监督和管理,帮助指导富硒食品企业开展QS认证工作,逐步建立全市富硒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中国硒谷地域品牌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安康富硒食品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加强富硒食品产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联系和自律,规避无序竞争,保障富硒食品产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县区发展富硒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指导紫阳、汉阴两县富硒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全市富硒食品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三是努力抓好科技园区建设。一要坚持做好月河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围绕园区内畜牧、蚕桑、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抓好50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10个科技示范基地的提升升级,扶持、巩固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抓好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和PIC优良品种的推广,加快月河流域100万头绿色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省蚕桑重点实验室、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专家大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技术人员在园区开展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努力推动园区内产业的升级换代。二是积极支持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旬阳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努力把两个省级园区建设成我市工业科技发展的集散地、突破口,推动全市工业化进程。在两个园区内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0家,推荐申报省级科技成果4项,申报国家专利20项,积极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人员解决职称问题。三是着力培育发展县区科技园区。重点抓好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县区工业园区申报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四是认真做好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全局抓项目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搞好重大科技项目的前期调研,发现和培育新兴项目;要根据中、省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组织、策划、包装、论证、推荐好项目,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命中率,组织申报各类计划项目50个以上,力争全年中、省立项支持重大科技项目30项以上,争取扶持资金1500万元以上,同时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是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评审奖励工作再上新台阶。围绕全市六大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努力开发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技术成果,力争完成20项市级科技成果的评审验收和奖励,组织推荐省科技奖励项目10项以上,力争授奖4项。
六是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地震台站建设,加快地震台网调试,搞好震情监测,加强异常排查,做好震情跟踪。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加强应急演练,提升组织能力,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积极开展市本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和执法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县区建设工程备案执法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民建工程抗御破坏性地震性能,积极组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能力。
七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力争我市中药现代化、专利产业化国家试点基地建设升级为国家示范基地。要围绕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构建我市富硒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做好富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年申请国家专利80件以上。
八是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一要加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安康服务站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不断增强科技信息服务能力。二要扎实做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继续加强各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突出抓好富硒食品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