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退耕还林6项措施拉动15万农民增收

    作者:秦宗道 刘全军 时间:2005-08-12 11:01 来源:紫阳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紫阳县连续6年坚持植树造林,全县各类营造林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总面积已达120万亩。绿化程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较前增长44和12个百分点。其中退耕还林及配套荒山造林44万亩,占居大头,涉及全县25个乡镇近4万农户,直接拉动15万多农民增收。据最新调查显示,紫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已达664元,是非工程区的一倍多。
    紫阳县是典型的土石山区,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全县共有可耕地111万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达9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使紫阳县决策层逐渐认识到,紫阳要发展,其潜力在山,希望在林,优势在特。因而,紫阳县制定了全面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将林业提升到突出位置大加发展。抓住国家启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的政策机遇,全民动员,持续掀起植树造林运动,一举赢来农民收入增稳定增长、生态环境日异好转的两赢局面。


    一是与发展后续产业相结合,7年来,全县新增经济林特商品基地23万亩,使总面积达到53万亩,全县农民人均1.67亩。建成了茶叶、蚕桑两个林业支柱产业和以金钱桔、板栗为的干鲜果,以杜仲、厚朴、黄柏为主的木本药材产业,林业总产值达2亿多元。
    二是与封山禁牧和舍饲养畜相结合。宣传贯彻省政府封山禁牧令,制定退耕还林管护办法,退耕还林一块,封山管护一块,同时发展人工种草和林草间作,相继筹集资金千万元重点投入畜牧良种引进、开发优质牧草、标准化圈舍改造、疫情检疫防治等关键性环节的基础建设。据农调队调查显示,全县户均饲养生猪超过2头,存栏总量已达16万多头,本地鸡、羊、禽蛋等畜产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三是与水利农田建设相结合。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全县每年冬春都要展开水利农田建设会战,全县基本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
    四是与经济林合理开发相结合。突出抓好对茶、桑、果等经济林特园管理,从基地建设、技术推广、市场开发等环节实施品牌经营,努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是与迁移式扶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在绕溪乡红庙村、蒿坪镇双星村实施了异地搬迁试点,在高滩镇百坝村推行了小班联保管护责任制,为大面积封山禁牧奠定了基础。
    六是与科学种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相结合。积极组织工程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庭院经济,在粮食生产和茶桑畜果等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上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从而提高了单产质量。
    今年紫阳县春夏播种粮食面积4万公顷,油料、蔬菜、药材等种植产品出售的现金收入较上年同比增加60%,是历年来增幅水平最快的一年。春茶生产达1100多吨,产值达6500万元,仅此一项茶农净增收入长1200万元。春蚕发种3万多张,产茧达1127吨,实现产值1700多万元。全县柑橘总面积达3.5万亩,每年为桔农创收80多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