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月河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全省首批“13115工程”重点科技园区建设项目之一,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创新发展中彰显特色。
2010年以来围绕畜牧、设施蔬菜、优质粮油、高效蚕桑产业技术升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80多个、新技术20多项,建立省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6个,建立规范化科技示范点26个,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5%以上,明显提升了园区科技创新水平。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新模式。全面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统筹安排和整合利用相关资源;培育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选派300多名科技特派员以独资创办、租赁经营、资金入股、技术承包、技术有偿服务、协会协作等形式与企业、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19个,服务农户年均增收20%以上,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愈加显现,规模效益彰显,现代、高效特色鲜明,园区建设呈现新特色。
园区建设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以土地流转、协会服务、订单农业等形式,促使土地、技术等资源向种养大户集中,向规模经营集中。全年年养蚕30张以上的示范大户由10户增加到30户,散养小户明显减少。汉滨区新城办建设集中连片钢管设施大棚2000余亩,建民镇忠诚村集中流转土地500余亩,建立无公害富硒蔬菜瓜果基地。硒源油脂、新鑫米业运用“企业+农技+基地+农户”模式,订单种植富硒油菜3.5万亩、大米5万亩,分别以高于市场价10%收购,在生长期间企业提供农药、农技部门负责组织统防统治,有效带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园区建设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畜牧、设施农业等多个产业相互支撑,发展循环生态农业。通过以沼气建设工程为纽带,将畜牧、设施蔬菜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上中下产业成链配套,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中、服务体系配套、循环发展的模式。在月河养殖小区、农人公司、联发公司、秦龙公司建立“猪-沼-菜” 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对粪污进行多梯度综合开发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探索切合我市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模式。
园区建设呈现聚集化发展趋势。石泉杨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汉滨建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月河流域畜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汉阴月河养殖小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等科技示范小区的建设,有效集聚了各类资源,形成了产业集群。汉滨建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建民镇联合村620户2100余人的1000亩土地,开发绿色富硒蔬菜、绿色富硒果品,已生产蔬菜300万公斤。月河流域畜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各要素向产业链各环节聚集,建立示范基地(场)10个,其中今年新培育示范基地(场)5个,新增基础母猪存栏1580头,新增商品猪生产能力30000多头,有力促进了全市主导产业突破发展。
园区建设呈现科技化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技术成果、研发平台为支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安康市现代养猪技术研发中心、陕南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富硒资源监测中心、马铃薯技术研发中心,组建畜牧、蚕桑、优质粮油、魔芋科技专家大院8个,聘请省内外20多名专家教授进驻大院开展科技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科技创新服务活动,开发新产品20多个,有效促进了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