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统筹城乡看麻坪

    ——旬阳县统筹城乡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锋 陈守敏 时间:2011-03-18 11:53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各级普遍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麻坪镇作为旬阳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试点,其以集镇建设为龙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生动实践和借鉴。
      一、成效
      麻坪镇位于旬阳县西北部,距县城40公里,辖14个村(社区)67个村民小组,3339户12057人,镇域面积137平方公里,有耕地2.2万亩,属以种养为主的农业镇。试点以来,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镇情,围绕城乡统筹,捆绑各类项目金1029万元,投入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初步形成以“集镇居民、小区居民、专业农民”三大板块互补带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新型集镇骨架拉大,品位提升,实现了街道水泥硬化、节能路灯亮化、房前屋后绿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的“小四化”标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由全县中下游水平跃居前列。2010年新吸纳进镇农民1200人,新建住房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集镇常住居民达到3000余人;依托集镇建设拉动,相继完成了李家河、钱河梁、枫树等8个新社区建设,搬迁300户1520人;完成20个中高山分散安置点建设,共安置220户1000余人。以“路、水、电、信息”四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泥路通村率达100%,覆盖80%以上农户,其中四条干道分别与甘溪、桐木、赵湾和汉滨“三镇一区”相连贯通。以烤烟、蚕桑、畜牧、苎麻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实现了基地规模发展、大户集约经营,全镇年栽植烤烟稳定在7000亩以上,蚕桑发种5000张以上,生猪出栏6万头,户均栽植苎麻一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更加殷实,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18元,较上年净增912元,增幅比全县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农民银行存款余额达5600万元,户均1.67万元。
      二、做法
      (一)因地制宜“规划建”。试点启动伊始,该镇按照“全域旬阳”发展理念定位发展主题,按照“能人富人进集镇,产业大户留农村,穷人下山集中住”的统筹发展模式,引进干部、专家、群众“三位一体”决策程序,县统筹办和镇党委、政府成立的统筹城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同时聘请省市县规划设计专家先后5次到麻坪,深入村组现场勘测设计,广泛听取和吸纳群众意见,突破镇村界限,因地制宜做实村镇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用地规划、集镇建设规划等6个详规。最终形成“麻坪集镇核心区、李家河至枫树为两翼的亦商亦农示范区和留居山上专业农户区”的三大板块规划格局,各板块分别制定了详尽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对民居建设风格进行实用美观设计,凸显地方特色。把全镇1.2万人口按三大板块以5:3:4比例空间布局,围绕包家山溶洞、名贵兰草花等当地特色资源做文章,定位集镇建设,着力打造全县乃至全市特色鲜明的生态型宜居示范镇。
      (二)从严监管“控规建”。特别是在新型集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中,该镇集合城建、规划、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力量,加强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在建设过程中,对民居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式样,统一放线动工,统一标准验收”的四统一原则,由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抽调3名干部专职督查把关,镇城乡统筹建设工作组人员全程跟踪,负责整个建设工程的外观设计、质量、进度把关,各建房户工程启动后便直接交由工作组监管,在验收合格后再兑付扶持补助。同时,以年薪4万元的高薪聘请一名专职监理人员全程监管,确保各项工程按规划要求建设。在控规建设中,加大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的查处,当场纠违或责令停建整改10余人次,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的引导和约束功能,破解以往盲目无序建设难题,有效保证了各项规划落到实处。
      (三)整合资源“聚力建”。在试点中,该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步伐,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移民、灾后重建、流域治理等项目,一方面引导建设资金集中投向集镇、安置点等重点工程,使有限扶持资金效益最大化。对进镇居住农民和迁往示范小区的农户,进行相关扶持政策的倾斜捆绑,充分调动农户进镇安居的积极性。由镇统筹办统一选址、统一办理手续,对集中安置点由村上统一征地,统一划分宅基地,再由镇上统一进行“三通一平”处理及路、水、电、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到位,统一办理建房手续,尽可能减免相关税费,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进镇农户的建设成本。
      (四)灵通政策“助力建”。该镇在落实好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并吃透国家现行的土管、城建等法规政策。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从群众利益和切实需求出发,灵活扶持政策,为进城农民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有条件、自愿进镇定居的户,采取先迁转户口,后审批申报宅基地的办法,仅此每户宅基地土地出让金可节省支出3000余元,减少中间环节费用。对搬迁进镇农户原来农村所有的林地、耕地等农业生产资源向留居山上从事烤烟、畜牧生产的专业农户集中,全镇累计实现流转土地8000余亩、林地20000余亩,保证了主导产业发展不滑坡,留居农民依靠产业能增收。同步推进专业农民生活聚居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再建设,使其公共设施的均等共享率接近城镇水平。
      三、启示
      麻坪镇在统筹城乡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新机制,大胆探索新路径,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政府主导。调查中,无论群众还是镇村干部,他们感触最深的是:正是有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制定规划、依规控建、整合资源等工作中的精心谋划、科学实施和苦抓苦干,麻坪才有了今非昔比的鲜明巨变。因此,基层组织,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凝心聚力的主导作用是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的根本保障。
      启示二: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社会工程。麻坪镇之所以在试点工作中,各项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并在短期内取得实效,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镇域规划编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头等大事,坚持规划先行。只有把规划作为工作切入点,科学编制发展总规和各项镇村建设详规,并依规从严控建,才能做到发展有定位,建设出成效。
      启示三:聚力共建。统筹城乡发展中,县、乡本级财力提供支撑能力十分有限。麻坪镇在试点中,通过整合国家各项涉农项目资金,聚力集镇和新社区建设,发挥其带动作用,使农民居家环境、生产条件以及城乡面貌得到根本改善。正是因为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最大可能聚集各方力量,集中一点发力,以城带乡的引领作用才得以彰显。
      启示四:灵活政策。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工作核心任务。麻坪镇通过灵活变通政策,有效降低了农民进城门槛。提供就业创业扶持,引导进镇农民发展三产服务业,对迁居“两翼”新区的农户实行“自由两栖、亦工亦农”,确保进镇、进社区农民在享受公共服务的同时,增收有保障。实践证明,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是加快推进陕南山区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