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县创新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模式促进发展

    作者:王洪宝 时间:2011-04-01 17:31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早春四月,陕南石泉,春光无限。走进石泉城乡,户户创业热、村村致富热、乡镇创优热、党员服务热、单位帮扶热、产业发展热、项目建设热热潮急涌。
      这不,两河镇党员干部陈孝龙作为火地沟村级经济发展指导员,春早人无闲,把家家户户的烤烟苗床看了个遍,把烤烟地块、物资调配情况逐一进行落实,他说全年抓好520亩烤烟发展,要让这个边远穷村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过7000元的目标,进入到全县的二类村行列。这是石泉县在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当中,党员干部指导兴村、帮助民富的一个缩影。

    延伸党组织触角 把堡垒作用发挥好

      强本固基看基层。2009年原本只有16个党总支部,400多个党支部的石泉为何一年时间就发展到19个党总支部,459个党支部呢?
      缘于对经济发展的重点、社会发展的热点分析和把握,石泉重点实施了“蚕桑大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城乡统筹”突破发展战略。为抓住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石泉县紧盯经济发展的触角,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灵活设置活动载体,延伸党组织服务半径,取得较好效果。
      在转变乡镇服务职能方面,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打破乡镇原有“三办四站一所”运行模式,建立经济发展、便民服务、产业服务、创业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五大服务中心,部分乡镇以服务中心为单元设立党支部,各中心给党员干部定岗定责定服务内容,通过加强党组织的领导,让服务工作落得更实。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该县坚持实施试点示范,区域突破,板块带动。以构建三大示范带动体系为龙头,创新设立片区党总支部:即市级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杨柳新区党总支部、池河明星村域经济综合示范片区党总支部、迎丰三官庙中高山综合开发示范片区党总支部。党支部书记由联系片区工作的乡镇副职领导兼任,让党总支领导下的村、社区支部、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支部打破过去行政村的地域和行业界限及资源配置的限制,统筹运转更有效,服务重点更突出。如杨柳新区党总支下设5个村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2个产业协会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党总支部下设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5个指导委员会,负责区域内相关事项实施,党总支充分发挥统揽、协调、保障和支持作用,试点区建设有条不紊。目前,示点区规划体系修编完成;49个项目有序推进;发展瓜果蔬菜、花卉苗木1900亩;引资落户大型企业3家,解决就业1000人;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示范区内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8000元。如明星综合示范片区,整合党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把原来的三个村党支部撤销并为一个单元,将80余名党员统一合并,成立明星村域经济综合示范区党总支部,党员按照各自发展产业和在产业链间致富方式分类,分别归属到下设生猪、蚕桑两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和1个包括务农和从事工商服务业的综合党支部,并经选举产生党总支部和3个支部班子,形成新的组织运转架构。党总支重点抓的生猪、蚕桑两个专业合作社其发展规模和经营水平在全县乃至全省都大有名气。
      在激活村级党组织自我发展潜能方面,深入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石泉县坚持“县统筹、乡创优、村晋档、户增收”四级联动、多方统筹抓基层、发展基层,并严格按照“综合升级、增收晋档”的原则,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和分类标准,将全县202个村级党组织划分为四个级别六个档次,即:“贫困村(四类)、温饱村(三类)、小康村(二类)和示范村(一类)”四个级别,又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将贫困村、温饱村和小康村各划分为二个档次,做到一村一策,科学指导,升级晋档,整村推进。到2010年,创建一类村5个,三类村由2个增加到58个,三类村由70个增加到138个,四类村由130个减少到1个,年度晋升比例达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底的3338元跃升至2010年4026元,达 到了村兴民富、基层活力增强的目的。

    把先锋作用发挥好 每名党员都是面旗帜

      石泉18.3万人,有党员9624名,其中有机关、社区党员4202名,有农村党员5422名。平均19个人当中就有1名党员,党员作用发挥好,社会影响深远。
      该县创新做法是:首先选派后备党员干部担当党建指导员、督查考核员、扶贫工作员、科技特派员、法制宣传员、信访调解员、信贷服务员、招商服务员到信访综治、招商引资、科技特派等工作岗位和包联村、包联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增长才干和本领。如饶峰镇党委副书记李万华担任新华村的党建指导员后,把培植党员产业大户做为重点,把蚕桑作为“一村一品”来抓,全村2010年养蚕达到1020张,成为全县的蚕桑生产示范村,也成为党建示范带、产业经济示范带的典型。其次是开展县级领导“五联一包”示范活动,开展101个县直部门、单位党支部与101个村“结对子”,1000名县乡村干部包帮1000个养蚕、养猪大户的“双百双千”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纽带,让县级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县直部门党员干部的中坚骨干作用、乡村党员干部的实干兴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县水利局与城关镇五三村结成包联对子后,从安全饮水项目上重点倾斜,机关党员并与村组党员结成对子,对畜牧产业大户和新兴户给予重点奖补帮扶,让该村发展成为全县的重点畜牧基地村。其三是突出重点,实行分类管理。针对机关党员,实行“工作时间单位管、在家时间社区管”的“双向管理”制度,消除了机关单位党员“八小时以外”管理监督的盲点,增强了机关党员的责任、奉献和自律意识;针对社区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管理,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针对农村党员,继续深化党员“承诺”制和“星级评定管理”制度。即按照“年初提诺、组织审诺、公开亮诺、督促履诺、年终评诺”五个环节,党员向党组织和群众承诺要办好的几件实事,并统一建立承诺登记台帐,公示承诺内容,党组织于每半年、年终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大会,对履行承诺情况进行评议,促使党员办好事办实事蔚然成风。以“五带头”活动标准为依据,对党员进行“政治星、法纪星、致富星、奉献星、形象星”五星评定,公开挂牌,动态管理,提升了党员争创意识。针对流动党员,创新推出“八个一”(信息一张卡、年初一培训、半年一汇报、慰问一封信、带动一帮人、好事一件实、腊月一座谈、管理一协议)管理模式和流入党员“四个一”(报道一证书、传授一技术、引进一项目、带富一帮人)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真正做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据了解,该县创新党组织设置和党员管理模式,在引领产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优化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7亿元,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形成党建示范、统筹城乡就业、素质教育工程、公民健康工程等一大批工作新亮点。当前,全县正以实施“新型工业、城镇建设、旅游、现代农业、脱贫攻坚”五大跨越发展战略为契机,奋力建设经济综合实力强、公共服务能力强、创新发展活力强的山区强县,描绘“十二五”跨越发展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