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阳县坚持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创新聚才育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激发人才创先争优,培育了一大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人才力量。目前,纳入县委管理人才22356人,其中党政人才1903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600人,乡土人才达6800人,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工作格局。
完善机制—建设人才之家
机制活则人才兴。旬阳县积极开展人才之家建设,努力创造让人才舒心工作,安心创业环境。一是健全“家”的网络。研究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主任、副主任,明确3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部门、乡镇党委确定至少2名人才工作联络员,健全了人才服务工作网络。二是提供“家”的服务。县财政每年预算10万元人才工作经费,用于促进人才发展工作。积极开展县乡村三级人才信息库建设,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及本土外出创业人才名单,部门乡镇建立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名册,县委建立党政、企业、乡土人才档案信息库,开发人才工作信息软件,实行县乡村三级网络管理,及时为人才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三是普照“家”的阳光。组织开展“三百”(百名拔尖专业技术人才、百名经营管理人才、百名创业有成人才)优秀人才选拔活动,对建档录入和选拔推荐出的优秀人才,实行县乡两级领导联系培养,明确管理服务责任;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走访慰问拔尖人才,在电视台、网站设立专题栏目,开办《人才工作通讯》,大力宣传人才的典型事迹,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农民发明家刘远清,先后取得10余项发明专利,通过领导帮扶解决资金困难和用地问题,创办的新农机械厂三年时间由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产值超千万的规上企业,产品远销十几个省市。
搭建平台—聚集人才力量
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盘活现有人才存量,是旬阳县聚集大量人才的突破口。一是 “县校共建”改善人才知识结构。该县先后与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签订县校共建协议,探索推行“定向委培、科技研发、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目前,有3所高校在旬阳设立国民教育教学点,与8所院校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人才交流培训合作,先后开办水利工程技术、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4个本科培训班,326名干部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培训班学习,选派300多名职工到高校进行脱产培训。同时,组织规上企业、行业主管部门邀请专家来旬举办专题培训。县工商联邀请北京心灵专家王可心对规上企业老总、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核心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尧柏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在洛阳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开设“尧柏”班,培养专业人才。近年来,共有156位专家来旬进行专题培训,其中院士2名,教授89名。二是“双培双带”挖掘乡土人才。立足农村支柱产业发展阵地,组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全县选拔培养各类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3629名,已有2243人成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和村组干部。王院村组织35名烤烟能手,在汉滨区、吕河镇发展烤烟2000亩,带动1200多户发展产业。同时,每年集中1200万元资金,开展人人技能培训工程,共有7631多名农村土专家“提等升级”,外出创业实现了“劳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已独立开办能吸纳就业人员50人以上、产值过百万的公司386家。外出务工青年陈明钰,在青岛创办“小陈热线服务社”,义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维权等服务,被中宣部等单位评为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三是创造条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优越宽松的政策环境,采取对引进的拔尖人才发放安家补贴,提供项目研发资金,优先解决住房、户口、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优惠措施,拓宽引才渠道。工业园区依托产业优势两年引进硕士研究生11人,增强了园区的科技研发能力。据统计,全县共引进本科以上专业人才400余人,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四是项目(企业)推进集聚高层次人才。组织全县34家规上企业4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参加清华、北大、交大、武大等高校的MBA博士、硕士班次的职业经理和总裁班培训学习。鼓励人才带资金、项目、技术创业,采取兼职、合作开发等形式引才参与建设,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企业)、一所科研院所、一个专家带一批专业人员的模式,组成项目研发班子,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项目前期经费,为聘用人员提供补贴,整合政府、企业力量,引才聚智。近年,通过重点项目、企业带动,聘用引进高层次人才1600名,其中本科1326人,硕士研究生2人,博士1人,技师106人,高级职称127人。
创造环境—发挥人才作用
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贡献有回报,发展有空间,是人才辈出的关键。旬阳县紧密结合各类人才成长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为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营造公正透明的用人环境,让优秀党政人才发展有空间。继续深化阳光选人办法,全面推行“公推公选、公评公议、公考公下”干部选拔管理机制,树立凭实绩、重公认的导向,使在职干部干的安心,上的公认,下的舒心。选派269名科级后备干部到信访、维稳、双创及重点项目建设锻炼,让后备人才在一线历练成长。制定《加强二线干部管理意见》,充分调动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全县234名退二线干部退职不离岗,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有回报。出台《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在企业实行效益工资、项目工资、特殊津贴制,对企业聘用或兼职技术人才所得税进行优惠,鼓励企业用适当待遇拴心留人。筹资35万建立县委人才基金,发放拔尖人才津贴,对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上级奖励的优秀人才实行重奖。近年来先后对尧柏公司经理陈志信、高级农艺师孔祥江、养殖大户李胜爱等52名乡土人才颁发创业标兵证书,并给予5000元奖励。三是引导乡土人才建功立业,让有作为的有地位。把外出创业有成人员纳入县乡两级党委管理,颁发荣誉证书,及时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定期召开团拜会、 发展项目推介会,引导捐建公益事业,选拔123名外出创业人员进村两委班子,535人担任市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增强了归属感和回报家乡的热情。仙河镇30多家劳务公司,吸纳219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连续两年春节返乡,出资聘请省级文艺团体进行回报家乡慰问演出。北京汇豪房地产公司经理、县政协委员梁海明,返乡投资3000万元建立饲料生产企业。50余家旬阳县民营企业捐资263万元,投入到红军纪念馆建设。全县外出创业人才在各级党组织的引导下,捐款3000 万元兴建家乡道路、学校、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