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西河乡蚕农“悠闲”把蚕养

    作者:钱飞 时间:2011-05-10 16:50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今年早春春蚕蚕种已在近日陆续发放,蚕农们又将进入忙碌的时节。然而,西河乡大部分蚕农今年可省不少心思,因为各村于近年筹建的“小蚕共育中心”将发挥功效。昨日,笔者来到位于长岭村田步先养蚕工厂的小蚕共育中心,得知目前该村41户蚕农家的“宝宝”已经落户。
      驻村干部蒋旭东告诉笔者,蚕农最头疼的是1至3龄的蚕(俗称小蚕),看小蚕的10来天中几乎要寸步不离。由于小蚕要求高温环境,养蚕人需要时刻做好保温工作。目前使用的蜂窝煤、木材等引火设备不仅提高了养蚕成本,而且其燃烧后排出的有害气体也对小蚕成长及蚕农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小蚕共育中心地面加温、通风、除湿设备齐全。蚕农将自己的蚕种送“小蚕共育中心”由工作人员统一管养,并负责小蚕的保温和消毒等工作,等蚕满3龄不用保温,即俗称的“出火”后,再由蚕农来领取“宝宝”。最难熬的10天由供育中心代管,实际看管的天数从原来的22至25天缩短为12至15天。对蚕农而言,既节约了人力,也降低了养蚕的风险。
      长岭村蚕农高本翠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养蚕为主,往年这个时候她都要为春蚕育蚕奔波劳累,但近日她却在建筑工地做小工赚起了“外块”。“今年将蚕种交给‘共育中心’打理,闲下来的时间可以再找些别的活儿干。加温消毒什么全由专人负责管理,我们也不用辛苦了。”高本翠说她对共育中心很放心,也很省心。
    小蚕共育中心尤其受平时工作忙、无暇看顾的蚕农们的欢迎。蚕农只需交纳60-80元的费用,就可以将一张蚕种送进共育中心,腾出大部分精力搞其他经营。一些蚕农也逐渐认识到,以往传统的各门各户小规模、松散型养蚕模式将逐步被共育中心这样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所取代。据悉,在小蚕供育期间,有蚕技中心专业工作人员在各供育点做技术指导,共育中心设备较为齐全,加湿器、加温器、切桑机、消毒机等设备在近年陆续配备到位,保证了小蚕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西河乡在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园,做好桑树资源管理,鼓励引导群众兴桑养蚕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养蚕基础设施,蚕农养蚕积极性不断高涨,蚕桑产业得到进一步可持续科学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