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在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和谐家园”创建活动中,以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为主线,通过规范建设、创新载体、强化服务,积极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规范建设,打牢区域化党建工作基础。紧扣社区“三有一化”目标,通过选优配强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落实社区干部待遇、加快社区项目建设步伐,切实打牢社区党建工作基础。按照5至9人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人员,重点选好配强社区支部书记和社区主任,在城关镇4个社区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选派2名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充实社区工作人员8名,切实解决了“有人办事”问题。将社区书记、主任月报酬提高到1200元,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提高到800元,按照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拨付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基层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切实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在完成6所社区项目建设同时,今年将城关镇新城社区、汉阳集镇社区列入建设任务,并由组织、政法、人劳、计生等相关单位分级承担活动内部设施及标准化建设任务。预计今年年底,全县8个社区将基本达到“一部三室三站一场所”建设目标。
创新载体,提升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围绕社区党建、民政扶贫、计划生育、文化娱乐等方面,创新开展“我为社区做奉献”便民服务活动,实行部门与乡镇、社区共促共建,着力提升区域化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各社区分别建立社保服务站、计生服务室、警务室、图书室、文化信息室等,共为8个社区招聘社区工作人员20名,建立党员服务、便民服务站点21个、组建了“金秋”艺术团、老年合唱团、门球协会等16支群众性文化娱乐组织。围绕卫生县城、平安县城、园林县城等各类创建,全面开展“平安小区、卫生小区、和谐小区”创建服务活动。在辖区内全面实行“四自一包”卫生保洁制度、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增加公益性服务岗位;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健全中介服务、家政服务、健康保健等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和“廉政文化进社区”、“科教宣传进社区”等服务活动,全县形成了社区建设共同参与、共制共享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优化服务,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职能。以推进社区居民民主自治为目标,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核心来抓,强化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服务职能。各社区党组织分别采取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卡、党员服务中心等形式,组织社区内有一技之长、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开展各种志愿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和驻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推行“居务、政务、办事”三公开,组建“四队”(党员帮困队、看楼护院巡逻队、国卫创建突击队、文艺宣传队)强化社区服务,健全“五会”(残疾人联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老年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形成了上下联合、条块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和居民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