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五月,夏日激情。走进石泉城乡,户户创业热、村村致富热、乡镇创优热、党员服务热、单位帮扶热、产业发展热、项目建设热热火朝天。
这不,作为火地沟村经济发展指导员、两河镇政府党员干部陈孝龙为了让这个边远村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过7000元的目标,春夏忙无闲,走门串户,问需解难,悉心指导,高标准完成520亩烤烟大田移栽和保墒保苗任务;建房需要采伐木料,当饶峰镇新华村残疾人王军拿到村便民服务室代办员为他代办好的采伐证时,他感激地说:“我双腿行动不便,打个电话给村上,村上通过镇上、县上,一次就给办好了,真让我省了不少事啊。”这些就是石泉县在深入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当中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工作的缩影。
民本为先 科学执政明方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常怀民本之心,常思民本之策,常做为民之事,方能让民生幸福涨起来。做好民本文章就需要各级科学分析如何“接地”的问题。从政治角度来看,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省、市委推出的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载体,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旨与其建强基层、发展基层、振兴基层的主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从县情实际来看,陕南石泉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又属省定贫困县,破解“三农”工作难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即“三农”强方能县域强。从村情现状来看,部分村级活动阵地狭小、党员结构老化、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党组织、党员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或多或少的存在,要改变现状,变弱村为强村、变后进村为先进村,让党员扛好旗,带好头,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就是搞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好抓手。从民生需要来看,群众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客观需要与他们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村级党组织、党员把“富民、利民、惠民、安民、乐民”文章做实做好。洞察全局,知晓情况,明析现状,了解需要后,也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因地制宜地科学施政指明了方向。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地抓好“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做到各级齐动,凝心聚力带民富、帮民富、解民难、惠民生,党员干部齐动,尽心尽力为民服务、为民谋利就是最好的“接地”方式。
四级联动 合力抓“升级晋档”
“没想到,拿着这张卡不到二十分钟就贷到了一万五千块钱,没想到真的象自家的存折一样方便,随到随办理,没想到手续少,没有跑二趟路。”准备购买仔猪扩大养殖规模但还差一些钱的池河明星七组刘申军,当天拿着镇党委和池河信用社给他发的信用等级卡去贷款并且很快拿到了现金时,一连说了几个“没想到”。
以民为本,富民优先。针对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的问题,石泉县把富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予以重点考虑。早在2008年就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考核指标,积极探索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近两年又按照“基础在户、落实在村、服务在镇、保障在县”的原则,实行四级联动合力抓“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即:
户增收,是基础。该县通过调研建档,把4.3万农户分为“政策关怀户、干部帮扶户、殷实户、小康户和示范户”五类,以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户卡配套为统揽,以全县农民增收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及配套编制的蚕桑、生猪、特色产业、旅游、劳务经济五个专项规划为框架,建立了横向到产业、到项目、到部门,纵向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的农民增收坐标体系,实行县建网、镇建档、村上墙、户明白,并推行农户增收明白卡+贷款授信等级卡+生产合作服务卡“三卡配套”服务农民增收模式,做到户增收有人帮。全县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产业合作社建设、土地流转等各类服务7000余次,为刘申军那样的产业户、信用等级授信户协调贷款3亿元,帮助蚕桑强村、养蚕大户和规模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及农家乐创业大户等抓好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底的3338元跃升至2010年4026元。
村晋档,明方向。该县按照“综合升级、增收晋档”的原则,将全县202个村级党组织划分为四个级别六个档次,即:“贫困村(四类村)、温饱村(三类村)、小康村(二类村)和示范村(一类村)”四个级别,又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将贫困村、温饱村和小康村各划分为二个档次,再根据产业布局情况,又将村分为蚕桑强村、畜牧强村、城郊型村、旅游专业村、水产养殖村、烤烟专业村六个类型,实行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同时,按照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推树一批如城关镇上坝村、池河镇明星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让落后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坚持升级晋档,整村推进。到2010年,顺利实现150个村晋档升级,晋升比例达75%,涌现一大批先进典型,并被省委授予全省“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先进县荣誉称号。当前,全县正全面深化抓大头,推动大多数村升级晋档,到2012年,全县达到30个示范村、139个小康村、33个温饱村,消除贫困村,缩小中高山与川道村之间的差距。
镇创优,保障优。在乡镇深入开展“班子队伍建设优、制度健全机制优、职能转变服务优、经济发展业绩优、社会事业和谐优、民主评价反映优”的“六优”综合示范乡镇党委创建活动以及以经济发展服务、便民服务、产业服务、创业就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主的“五大服务”活动。配合活动开展,出台厚待、关爱乡镇干部的政策,着力改善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让乡镇干部更加坚定“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决心和信心。曾溪乡干部刘玉佳说:“过去干部走读现象严重,现在乡上的小食堂、小浴室、小图书室、小活动室、小体育场都有了,干部学习生活如同在家里一样,工作更安心,全乡渔业、劳务产业和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落实比原来快多了。”
县统筹,齐步走。经过试行探路,该县形成了“村级活动不局限于村,城乡村互动求共赢,统筹推进是核心”的共识。全县坚持实行城乡规划、产业布局、项目资金、包抓力量、考核奖惩五个统筹,着力构建起“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综合协调、县直部门各尽其责、乡镇党委具体指导、村级组织狠抓落实、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整体联动促升级晋档的格局。
优化服务 创先争优出活力
“在那个大卖场买冰箱很方便,品种多,好选择,而且当时还兑现了奖补。”刚从石泉民威商贸公司购买了电器的银龙乡新柳村周信会高兴地说道。
“我们始终坚持提供零距离、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构建和谐税企关系,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健康发展了才能给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石泉县国税局副局长杨宪友谈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时深有感触。
正是这一服务理念,帮助这个招商引进落户石泉10年的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石泉县的商业零售企业的龙头。年销售收入达三千万元,实现利税五十余万元。通过推行便民服务,也让国税系统树立了窗口服务单位形象,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
“升级晋档”侧重于富民兴村,强化发展基础;“创先争优”侧重于基层党建,塑造发展形象,但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设计、运行两个活动载体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让基层党建上台阶、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县坚持“内激活力、外强保障”的原则,通过抓关键、破难题、抓创新、激活力、抓保障、强举措,不断在促民富、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找寻升级晋档、创先争优的最佳结合点。
舞活龙头显作用。一方面在县直部门推行基层党建工作“三联共建”,在乡镇开展“六优”党委创评活动,在农村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党总支建在片区,党支部建在合作社,2010年,农村新设立区域党总支2个、组建专业合作社(协会)党支部19个。如杨柳区党总支下设5个村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2个产业协会党支部。党总支充分发挥统揽、协调、保障和支持作用,新发展瓜果蔬菜、花卉苗木1900亩;49个重大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引资落户大型企业3家,解决就业1000人;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示范区内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8000元。一方面实行县级领导联点、科级领导包抓、后备干部驻村、党员结对帮户,选派1000名机关党员帮包1000个养蚕、养猪大户,抽调40名后备干部到后进村任职抓“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水利局与城关镇五三村结成包联对子后,从安全饮水项目上重点倾斜,机关党员并与村组党员结成对子,对畜牧产业大户和新发展户给予重点奖补帮扶,让该村发展成为全县的重点畜牧基地村。另一方面抓板块带动,在县城西郊把连片5个村和工业园区统筹为杨柳城乡一体化试点区进行建设,在池河镇明星片区开展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村示范区建设,在中高山的迎丰镇三官庙片区实施三村整体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在中池乡民主村片区开展发展规划一体、产业资源互补、基础设施共享的试点。通过试点抓样板,树典型,片区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明星综合示范区,整合党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组织运转架构。党总支重点抓的蚕桑、生猪两个专业合作社其发展规模和经营水平在全县乃至全省都大有名气。
优化待遇重激励。着重从提高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入手,用优厚待遇优待基层干部,激励他们干事创业、服务基层。对镇村干部做到考察学习、提拔任用、评选先进、表彰奖励、经费预算“五优先”,改变了基层过去“条件差、待遇低、难留人”的现状。因工作成绩突出,享受到县上1.8万元重奖的池河镇五爱村支部书记王华明说:“这个奖项是动态的,谁优秀就表彰奖励谁,所以各村都在搞竞争、抢抓发展,如同比赛一样。要想保住这个奖项,我们村不抢先发展是不行的。”正是如此,全县乡村“比、学、赶、超”抢抓发展的氛围浓厚。
督查考核抓关键。合理设置考核评价指标,盯住指标任务、重点项目实行“三线督办”模式和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以督办考核提升工作落实力。
加大投入强保障。加大服务投入。开展便民服务转作风。针对过去群众进城入镇“办事难”、“办事不方便”的问题,本着“只要群众方便就办、只要群众授权就代”的原则,创造性地推行以党员干部代理群众办事为内涵的“便民服务代理制”,规范代办事项范围,实行代办事务公开。真正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让办事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说一次话、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办一次结”,全县在国税局、工商局等单位建立规范化的县级便民服务窗口(大厅)14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5个、村(社区)级便民服务室212个、村民小组便民服务点403个,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共为群众代办16662件事项。开展劳务服务促就业,建立“县有服务中心、镇有工作站、村有信息员”的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组建职业中介机构3家,发展劳务经纪人100多人、民工维权代表150名,转移就业5.3万人,实现收入6亿元。搞好调解服务促和谐。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模式,全县形成公检法司、信访、乡镇联动抓“大维稳、大信访、大排查、大调解”的格局,2010年,共排查各类矛盾926件,化解矛盾861件,化解率达93%,累计终结各类信访事项304件次,让群众少纠纷事、烦心事,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发展。如城关镇在开展 “抽百名干部,办千件实事,暖万户民心”主题实践活动中,当了解到堡子村六组胡全勇挖屋场,导致山体滑坡,影响到村民王芝友房屋及人身安全,两邻居发生矛盾纠纷时,书记向诗兵、镇长刘家斌等人一边联系国土部门查看险情进行滑坡治理,一边做两户工作,由村上出40%、胡全勇拿60%,共同出资3500元帮王芝友租赁房屋暂时居住,并动员王芝友及时搬迁。调解后,胡全勇也答应给王芝友承担相应的赔偿,安顿下来的王芝友一家又安心地发展瓜果蔬菜、就近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了。开展帮扶服务做示范。选派党建指导员、扶贫工作员、科技特派员、法制宣传员、信贷服务员“五员”到贫困村开展后进村整顿和帮扶,三、四类村升级晋档效果明显。加大项目投入。该县把升级晋档、创先争优工作当成工作项目来做,实行重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机制和项目工作组运行机制,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由部门和乡镇干部组成一套人马,实行组长负责制,钱随事走,责权一体,每年至少保证投入1个亿,两年来已实施相关项目110个完成投资3亿多。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惠农资金投放比例大幅上涨,产业、创业、就业富民工程、教育、卫生、社保、就业等民生工程得到重点实施。软、硬性投入得到保证,升级晋档、创先争优活动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让工作中的各种要素活力得到激发。
自两项活动开展以来,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全县呈现出基层党建事业大振兴、机制创新大突破、干群活力大迸发、服务热潮大涌现、经济发展大提速、项目建设大配套、社会和谐大稳定、综合发展大进位的良好局面。近几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一二三次产业均保持较高的增速;县域综合发展接连实现争先进位。石泉山区穷县已然在村兴民富、基强本固、业兴绩优基础上崛起成为经济综合实力强、公共服务能力强、创新发展活力强的山区强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