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爱是无私的奉献——记紫阳县界岭乡民政助理员赵昌联

    作者:方万华 时间:2005-08-26 15:21 来源:中国民政 字号: 打印

    陕西省紫阳县界岭乡的民政助理员赵昌联——乡里第一个大学生,几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把爱献给了他的事业,献给了乡里的民政对象。他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
    他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乡干部
    赵昌联在县、区、乡工作30余年,始终以优秀干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老赵有一颗平和心。诸如在工作调动、职务升降、工作分配、调资晋级、评优选模等方面,他都视为是党的需要、工阼的需要,没有价钱可讲,只有绝对服从。他从县组织部调回乡上,从乡上调到区上,从区上又调回乡.从领导岗位到干事岗位,他从没怨言。他说,工作千变万化,职务升降任免,那是组织上的安排。只要党需要,工作需要,你就得五条件服从。
    老赵为人坦诚。凡同他共过事的领导或同志没有一个说他不好的。不管是上边领导,还是下边百姓到乡里来办事,他都是和善以待,妥善安排。他说,咱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工作不能推
    诿,言语不恭,冷若冰霜不是咱干部所为。
    老赵责任心强。乡干部包村,这是乡镇干部的职责。老赵对包村工作非常负责,也很有成效,以至于每到年初分工时,村干部得提前给乡领导打招呼,希望老赵分到他们村。按说,乡民政办就他一个人.工作量大面广,不适合包村。可他坚持肩挑两副重担,且一挑就是十个年头。他包的村大多是难缠事多的村,如计划生育。税费清收等工作较比落后。他工作耐心,乞度诚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没与寸民发生过争吵。在年终综合考核中,他的各项包村工作指标成效显著。
    他用爱心抚养了7位孤寡老人
    1995年8月,那时老赵还在洄水区委任秘书。一天,他探家回界岭,遇见正为敬老院租房而犯愁的乡长罗怀重,三言两语,老赵竟同意把乡敬老院搬进他那刚建起第二年的住房。老赵4口之家,接收了盲、聋、哑,痴、呆、疯、生活起居不能自理的7位孤寡老人。从此,老赵家“热闹”了,杂务事也多了。妻子阮英兰从每天做3顿饭改成做6顿饭,打扫卫生,整理房子,推磨拌面,洗衣服,常常忙到深夜还干不完,累得腰酸腿痛。时间长了,妻子难免有怨言。老赵从不还嘴,至多一笑了之。1996年底,老赵向组织要求,把他调回了本乡。次年10月,他欣然当上了民政助理员。不但要和妻子一块照料7位老人,还要担负救助全乡弱势群体的责任。
    2000年正月,84岁的胡定成老人病逝了。老人有遗愿,要回山里老家。于是,老赵请来十几多位乡亲,抬棺送葬,20多里的山路行走艰难,可想而知。路上.人们发现老赵肩膀磨破了皮,渗出了血,心疼地说:“你一个书生领导,哪吃过这么大的苦,还是歇歇吧!”可他硬是坚持抬棺,和乡亲们一起把老人送回了老家岳家梁。11年中,院里有4位老人病故。邻里人说,每一位老人,从生病到去世,他们全家人都如同孝子一样对待。
    2001年4月的一天下午,院里身体肥胖的盲哑老人邱林成一个人溜出去玩.掉进了路边的粪坑里。阮英兰发现后,怎么也拉不起来他。老赵急忙赶来,将老人拉出了粪坑。可那老人上来后又一脚踩空,
    连带老赵也一同倒在粪坑里,沾了一身的粪便。阮英兰忙帮丈夫把老人扶到河边冲洗,夫妻俩弄得满身的臭气。然而,老两口的心却贴得更紧了。
    有人说,老赵抚养7位老人一定得到不少好处。然而,只有乡政府领导心知肚明.乡里经费吃紧,原定的每年600元房租费,500元护理费,可是从2002年后至今3年没兑现了。平日里,老人们有个病
    痛,老赵就得个人掏腰包。现在老赵还背有1万多元的外债.全指望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寄钱偿还。
    他把爱全部倾注在民政工作岗位上
    老赵从1997年10月担任民政助理员以来,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工作上。界岭乡是全县面积较大的乡镇,山大人稀,经济落后。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200元。全乡需要救助的困难户就有258户,668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10.9%。为了尽快核实情况,老赵跑遍了界岭的山山岭岭。困难户中最远的人家距乡政府有50里山路,有时天还没亮,老赵就拿着手电筒,带着干粮出发了。他走村串户,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山泉,每天要走六、七十里山路,夜深才回家。不到半年时间,他对全乡困难户,特困五保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他在汇报工作时,从不用“大概”、“可能”.“差不多”之类的词。哪家困难户该领粮了,哪家房屋需要修补了,哪位老人得了什么病,他心里清清楚楚。要是哪家没按时领粮,老赵摸黑也要送去,问清情况。
    村民有困难找到老赵,他从不推辞,总是倾力相助。今年正月初二早上,正在值班的老赵,连续接到3个电话:一是松树村孤寡老人赵华云病逝;二是双明村伤残军人钟定本病逝;三是双明村村民沈明重家发生火灾。听到消息,他迅速向领导电话汇报,随即带上粮食衣被赶往火灾户做了妥善安排;接着又代表政府带着花圈等,赶到钟定本老人家中,商定操办丧事;马不停蹄地又赶往松树村张罗赵华云安葬
    事宜。忙完了一切.已是子夜时分,老赵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像这样的事情,赵昌联做的太多太多了。党和人民充分肯定了他的成绩,他先后5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5月3]日,县委常委做出了“授予赵昌联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政干部称号.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向赵昌联同志学习”的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xinwei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