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汉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1-39678 发布日期 2011-03-31 15:42
来源
内容概述 汉阴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建管并重这个原则,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率先突破发展的承载力明显增强。以建设山水园林县城为目标,先后编制、修订了县城总体规划、重点片区建设详规、龙岗生态公园建设规划和月河县城段景观带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全面加快城南新区开发和老城区街巷改造,先后新建凤凰大道、长乐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和改造新街、刘家巷等老城区街巷各14条,文化广场、龙岗生态公园相继建成,月河景观桥、泰和桥竣工通行,凤凰大道、北城街改造延伸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实施,市政设施日趋完善,一河两岸、六桥相连、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宜居县城已展现在人们面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4.5万人。创卫工作强势推进,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文明程度稳步提升。涧池省级重点镇建设快速推进,铁佛寺集镇扩建一期工程完工,平梁、蒲溪、漩涡、汉阳等集镇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25%提高到32%。坚持“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原则,以产业为支撑,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实施了6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建成新农村示范村46个。筹资8190万元,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45个,在100个村实施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工作,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鼓励农民进城定居试点工作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着力改善民生,率先突破发展的向心力明显增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汉阴中学迁建顺利实施,县职教中心、实验小学竣工投用,15所灾后恢复重建学校按期完工,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免费,“蛋奶工程”实现全覆盖,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了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学校布局调整有序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上线人数成倍增加。科技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共申报国家专利45件,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项,富硒资源开发迈出坚实步伐。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改扩建县乡医疗机构21个,建设规范化村级卫生室179个,全面推行药品“三统一”,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稳步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建成乡镇文化站9个,“村村通”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成功举办了五届油菜花节,双拥共建、残疾人事业和老龄工作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6593元增加到145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39元增加到4053元,城乡居民储蓄达到24.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次。移民搬迁18645人,3.57万人实现脱贫。3.1万城乡特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23.4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4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142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众享受了保障性住房政策,2386名五保对象得到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77.6%,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率逐年提升,群众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改革开放这个关键,创新体制机制,率先突破发展的驱动力明显增强。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激励竞争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效能得到提高。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民生财政基本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职能得到加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流转有序推进,为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奠定了基础。国企改制基本完成,盘活了国有资产,激活了发展活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千方百计招商引资,通过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叩门招商等方式,广泛推介优势资源,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五年来共引进项目85个,引资23亿元,到位资金18.9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以上的项目6个,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共11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788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