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汉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1-39678 发布日期 2011-03-31 15:42
来源
内容概述 汉阴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月河生态高效农业园区为引领,以主导产业建设为重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力争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9.4亿元。一是稳定粮油生产。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确保全年粮、油产量分别达10.5万吨、2.2万吨以上。二是壮大生猪、蚕桑、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以雨润沃得利、联发公司等重点养殖企业为龙头,以强村大户为支撑,推行正大标准化与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稳步扩大饲养规模,提升商品率,推进深加工,努力提高生猪产业的整体效益,力争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6万头,出栏36万头。示范推广大棚养蚕、多批次养蚕和蚕桑三项技术,巩固蚕桑基地乡镇、专业村,推广工厂化养蚕模式,提高蚕桑生产水平和效益,全年新建、改造桑园8000亩,流转桑园6000亩,力争发种养蚕4万张以上。以月河川道、汉江沿线的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为重点,通过扶持引导,强化技术服务,进一步做精做优蔬菜产业,全年蔬菜复种面积9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15.5万吨。三是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按照企业化带动、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发展的思路,发展魔芋1.5万亩,烤烟5000亩,茶叶1500亩,以核桃、板栗、柑桔、油茶为主的经济林果5万亩,苗木花卉1500亩。以卞家沟和凉水泉养殖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大鲵等特色水产和水面养殖,全年养殖大鲵1万尾,水面养殖达到1万亩,使渔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四是提升劳务产业。统筹整合人人技能、阳光培训、雨露计划等项目资源,强化对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劳动力就业务工本领,为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打好基础,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以上,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五是大力推进月河生态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抢抓省上规划建设月河流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大好机遇,做好我县月河生态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性规划编制工作,为争取项目支持、率先启动建设打好基础。组建农业园区管委会,设立农业园区发展专项基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和配套服务功能,发展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设施蔬菜+畜禽养殖、苗木花卉+休闲观光、水产养殖+垂钓、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在月河川道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上实现量的突破,在先进适用技术和发展模式推广上实现质的跃升。以富硒大米、菜(茶)籽油、魔芋食品、蔬菜等产品为重点,积极开展无  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富硒食品认证,精品包装上档次,宣传推介上水平,打响汉阴富硒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市场知名度。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抓好产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不懈消除贫困落后,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美好生活。
    不断提升三产规模和档次。加大物流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启动前期工作,局部项目开工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品牌引领、示范带动、文化推动”的原则,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连锁化运作、特色化发展”的思路,制定汉阴特色小吃发展方案,出台扶持优惠政策,挖掘整理小吃文化,培育10—20家示范门店,努力将小吃产业培育成为拉动三产、促进就业的重要产业。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围绕消费需求,完善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以养生与商务休闲为主的高端休闲旅游项目,开发以拓展训练、攀岩登山等参与性为主的中端休闲旅游区,建设以田园风光和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经济圈,把汉阴打造成为陕南的重要休闲度假中心和乡村旅游基地。突出“游秦巴汉水、观花海人家”主题,省市县联手,精心办好第六届油菜花节,把汉阴油菜花节打造成为更加亮丽的名片。加快县城星级宾馆建设,推进现有宾馆、饭店、农家乐升级改造和规范管理,切实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物业管理、文化信息、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养生保健、家政保洁、养老护理、装饰装修等服务业。继续抓好万村千乡、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引导城市连锁超市、加盟店向农村延伸,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三产提质增效,力争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亿元,增长18%。 共11页 您在第8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832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