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将水利发展上升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奏响了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加快实现县域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岚皋县以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坚持把水利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领域,积极调整思路,明确重点,全面筹划十二五水利工作。
抢抓机遇,全面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抢抓中、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着力建设一批以流域治理、农村人饮、口粮田建设、小水电建设为主的亮点工程,致力于打造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努力实现“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新格局。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水利水电投资10亿元,其中:中省水利项目投资5亿元,招商引资社会融资5亿元,新增水电站装机2万千瓦,改造提高基本农田3万亩,完成流域治理350平方公里,彻底解决剩余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问题。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全力争取国家资金倾斜。一是加强水利项目的前期规划、论证、包装、评审工作,对所有水利项目进行搜集和调查工作,做到入镇进村。无论是重点建设项目还是民生水利项目,无论是防灾减灾项目还是水利管理项目建设,都建档立卡并全部列入规划之内。二是准确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结合全县水利发展需要,切实做好山洪灾害、易发灾害地区环境综合治理、丹治及中小河流域治理等水利项目的规划、论证、包装和储备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县水利建设的投入,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中、省项目计划盘子,实现建设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建立滚动推进的项目建设格局。
深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以新农村建设、旅游示范新村建设、灾民集中安置点、农村中小学、乡镇敬老院、村级五保户集中供养点、20户以上自然村为重点,实施新一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完成灾后供水设施恢复,按照《岚皋县7.18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完成包括县城供水在内的172处供水工程恢复重建。结合重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小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制镇和重点集镇给排水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县城安全供水备用水源建设,对县城供水水源区、重点集镇供水水源区全面封禁保护,并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县城市和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得到彻底改善,饮水质量全面提升,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全面加快小型农田基本建设。以中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项目为依托, 继续走“小工程,大群体”的路子,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山、水、田、园、路”综合治理工程。加快中小河流重点段治理,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因地制宜兴建一批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实现人均1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
大力发展水产特色养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库区大水面开发利用,通过培育本地能人和引进外地业主,积极推进水面资源承包,突出发展名贵水产,坚持科学规划、精心指导、有序发展的原则,在今年生态环境和有利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下,集约发展网箱养殖,大幅度提高全县水产品养殖规模。充分利用河沟溪流丰富的冷水资源,从种苗源头抓起,大力发展大鲵等特种冷水养殖,增加水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培育水产龙头企业,抓好绿色认证,打造特色品牌,做响岚皋水鲜产业,通过3至5年的努力可以使岚皋渔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扎实搞好防汛保安工程建设。结合灾后重建、河道整治、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等重点,采取堤库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方式,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河沟堤防、山洪灾害防治等水利项目建设步伐,从源头上减少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全力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积极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快推进水政管理体制改革,维护正常的水事活动秩序和水利工程的安全。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治理在河道乱挖乱采乱占乱建、破坏农田和水利设施行为。大力推进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制度。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改革,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不断提高水行政执法监察能力。
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一是加大水利改革力度,深化水利投融资与工程建管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二是强化行业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使水利管理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三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四是加强项目监管力度,强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五是加强各级水利行业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水利发展提供保障。六是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专项治理,严格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全力努力塑造全县水利行业队伍新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