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大地溢金。丛秦巴山麓,到月河流域,从农村到城镇,到处呈现着勃勃生机。汉阴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城镇靓县”四大战略,又在全县城乡掀起了强县富民的发展热潮。
生态立县构建和谐社会
在大木坝森林公园,着眼处满是欲滴的绿色,林海层层叠叠,未及深入已觉暑气全消。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绿色战略,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使林业生态建设生机勃勃。全县共投资5721.5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9.07万亩;投资1776万元,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13.43万亩;发展果桑1.6万亩,基本建成了以龙冈千亩桃园、平梁“百果山庄”、涧池镇花果村和汉江果带为重点的林果业示范基地。
在大规模、高质量造林的同时,该县切实把环境保护重视起来。目前,总投资290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已通过省市评审,首期工程县城月河段排污管道已铺设完工;川道6个集镇已全部建成垃圾处理场。全县建成生态示范村3个,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5处;对全县103个生产企业排污、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两家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停产处罚,对2家未落实环评手续的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受理群众环境投诉5件,2起环境纠纷全部予以解决。
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但保持了汉阴青山丽水、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更为发展旅游带来了无限生机。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近700万元用于景区的宣传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三沈”纪念馆、两合崖景区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游,龙寨沟、水围寨为主体的奇石、古堡田园风光游,凤凰山庄、大木坝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探险游等特色旅游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直接收入达600万元。
工业强县造就发展速度
在汉阴,为建一个引资规模企业,107户农民的41亩土地租用和18座坟茔的搬迁工作在一周内全部完成,未留下任何后遗症。是这里的群众思想解放,还是这里的政府有绝招?亲历此事的亿兴特种硅业有限公司老板庞明说:“没想到汉阴的发展环境这样优越,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汉阴工业的发展速度。”
今年以来,该县精减行政审批事项56项,实行了每月1至23日不对企业检查的安静生产日制度,健全了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制度,开通了行业不正之风投诉热线,杜绝了面向企业的四乱现象,推行了领导挂联帮扶重点企业制度。环境的优化,打造出极强的“洼地”效应,外地客商纷沓而至,本地企业不断崛起。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突破1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22户,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92亿元。
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该县按照“靓女先嫁、一企多策、因企施策、分类实施”的原则,先后成功实现了化工厂、物资集团等国有企业的双置换目标,加紧推进食品厂、轻工厂等11户国企改制工作。改制后的企业在不同的体制下,减员增效,焕发出新的活力。
产业兴县成为增收亮点
在双乳镇双乳村,养殖大户邹恩华与旬阳客商投资30余万建成良种猪繁育养殖基地,一溜五大间正大标准化养猪圈舍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汉阴县畜牧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汉阴瞅准畜牧市场的广阔前景,将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提到五大产业之首,狠抓关键,强力扶持,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审批相结合的办法,在农业局和乡镇选派了100名干部带薪专职发展畜牧产业;出台了2005年畜牧产业扶持奖补办法,安排了100万元畜牧产业建设资金,专项用于良种繁育点、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龙头企业等奖补贴息;协调金融部门将信贷扶持重点转移到畜牧产业上,筹集4000万元,下浮20%利率,解决养殖大户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通过推介招商,引进年加工能力达10万头的秦南肉食品深加工公司,现已开始征地建场;组建的13个养殖协会,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联系购销事宜,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已发展养殖大户420户,培育良种繁育点30处,建圈舍1600间1.8万平方米,全县猪、牛、羊、鸡存栏量分别为14.33万头、2.04万头、1.69万只、43.13万只,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
按照“优粮、强畜、提桑、兴药、扩劳”的发展思路,现已落实秋季优质粮油面积39万亩;改造老劣桑1万亩,养蚕3万张;加快了板蓝根等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GAP认证;劳务输出6万余人。全县农业生产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
城镇靓县崛起园林新城
一河两岸,五桥相连,湖在城中,路环城绕,古城新区交相辉映,背街小巷面貌一新。县委、县政府在全省率先走“经营城市”之路,实施县城“南扩北充”战略,在月河岸边崛起了一座山水园林新县城,被中、省、市权威媒体和有关部门誉为“汉阴模式”。
两年来,该县坚持高品位规划、高起点建设、市场化经营,先后投资2亿余元,在相继建成凤凰广场、月河县城段人工湖、滨河大道、滨河世纪花园、龙岗园林、疾控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同时,启动东城街改造、北城街西拓、县城供水工程、城区市场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改造。县城面积由原来的4.8平方公里扩展到7.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25%,成为颇具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气息的园林城市。良好的人居和创业环境,吸引了西安利家集团、郑州万山置业、安康民威集团等颇具规模的商贸和房地产企业落户。上半年,该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862万元、12961万元。
县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县城镇化步伐。涧池、蒲溪、平梁、双乳等川道乡镇和南北山区的汉阳、漩涡、上七、铁佛、双河、酒店等乡镇,在集镇开发中完善路水电讯等配套设施,降低准入门槛,吸引各方商贾和山区富裕群众迁居城镇,形成了以316国道沿线为主轴、南北山集镇为两翼的5个省级工商业园区,成为汉阴经济腾飞的强力引擎,使城乡差距日益缩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和谐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