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正文内容
2018年9月,一则《脱贫不能“等靠要” 路还得自己走》的新闻燃爆了石泉人的朋友圈,后柳镇柏桥村李家模等人自发修路的行为赢得了人们一致点赞。
“只要是自己想干的事,再困难都能干成功。”再次提及一年前自发修路的事李家模仍自豪不已。
基础设施修到心坎上
太白岭位于后柳镇柏桥村九组,地势陡峭、顽石遍布使得这个村民小组多年来一直不通运输,严重制约群众的生产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放弃土地举家搬迁。李家模生长于厮,前些年一直在外务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选择回乡发展,可道路不通却让他吃尽了苦头。要想富,先修路。祖祖辈辈的心愿牵动着李家模,2017年11月17日,在与堂叔李传成合计之下,叔侄二人号召集资十万元,历经50天,在太白岭上修出一条近2公里的土路;2018年1月7日,太白岭结束了不通运输的历史。

“我们最担心的是毛路遭水冲毁了,硬化需要六七十万元,我们确实无能为力了。”李家模等人的担忧成为了党委政府的牵挂,2018年底该镇决定将太白岭两公里山路纳入产业路项目库,通过国家项目支持予以硬化。很快,硬化项目有了着落,在群众自发修建的毛路之上,经过近两个月紧锣密鼓的施工,2019年6月,通往太白岭的产业路顺利完成硬化。
2016年以来,该镇聚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注重建设资金向脱贫攻坚项目倾斜,三年来,全镇共新修组级路、产业路88.4公里,新建农村饮水工程90余处,所有农户均实现了电力入户与“一户一表”,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的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各项基础设施建到了群众心坎上。
“三有”措施帮到最需处
路修通后,乡亲们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整个太白岭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贫困户李传成,2017年通过镇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掌握了养殖技术后,同年便向亲戚借钱养殖肉羊70只,加上养的猪和牛,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实现了脱贫“摘帽”。2018年,他重新修建120平方米的圈舍,将养殖规模扩大到80只羊、11头牛,纯收入增加到5万元。今年,在全县产业就业“三有”政策的鼓励之下,李传成更是将养牛的数量增加到了16头,同时还发展了魔芋、天麻等种植项目,按照全新的产业就业奖补政策,他家今年能获得最高8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加上产业发展的收益,纯收入能达到7万元左右。同李传成一样,李家模今年也将烤烟种植规模扩大到40亩。


该镇坚持产业是脱贫之基,认真落实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长效产业、人人有稳定就业的产业就业“三有”措施,先后建成了长兴村千亩甜翠李示范园、前锋村香椿基地、中坝村魔芋示范园等产业示范园区与1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全镇6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效产业全覆盖,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保障更加坚实。
精准帮扶暖到心窝里
在太白岭,不论是李家模、李传成还是其他任何一个村民,“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是流传在他们中间最多的一句话。50出头的李家模,至今仍是孑然一人,家里的老房子长期无人居住已成危房。镇村在得知其房屋存在危险且无其他安全住房的情况下,让他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在政策帮扶之下,将其房屋翻修改造为安全住房。至此,太白岭的群众全部住进了安全住房。
安全住房的问题解决了,可太白岭第一次面临这么大规模的烤烟种植,“产业能否顺利着陆?”再一次成了镇村与工作队操心的一件大事。于是,工作队又多方联系专业人员给李家模等农户指导烟炉修建、烟叶烘烤等技术,失败之后终于迎来成功,李家模成长为一名烤烟“专业户”。种植的40亩烤烟能为他带来近8万元的纯收入。

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脱贫帮扶工作中,该镇坚持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大力践行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层治理,以“缺什么补什么,一次性补齐”原则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帮扶工作帮到了点子上,暖在了心窝里。在精准帮扶之下,全镇已有369户1203人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年来已累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100余件,帮扶工作满意度全面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紫阳:“小”积分助力大扶贫[ 08-21 ]
下一篇:决胜贫困 看汉滨区如何精准发力[ 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