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示范区(试验区)辖91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涉农90个村,农业户籍人口41794户139468 人。全区共有贫困村2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484户25555人。由于地理地形和生产条件原因,恒口的贫困群众大多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南北二山,“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1889户5862人,占汉滨区易地扶贫搬迁总量的8.15%,占恒口示范区(试验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23.66%。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搬迁群众能否按期搬入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建设和配套管理能否跟得上,既是恒口示范区(试验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关键之关键,也是恒口示范区(试验区) 面临的一道严峻考题。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呼唤担当。在易地扶贫搬迁这道严峻的考题面前,恒口示范区(试验区)围绕“搬得出、稳得 住、能致富”目标,全面实行“三长责任制”,由示范区(试验区)主要领导担任易地扶贫搬迁“总长”,由示范区(试验区)科级以上领导担任1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点长”,对全区188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分别落实一名帮扶干部担任“户长”。“总长”定期组织“点长”召开易地扶贫搬迁专题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研判解决重大问题;“点长”每天到安置点督促工程进度,包抓配套产业落实;“户长”全程跟进装修入住、旧宅腾退等工作并向“点长汇报”,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在安置点醒目位置对“三长”信息和责任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诠释了恒口速度、恒口质量、恒口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长”“五亲自”,强化顶层设计
通过“总长”“五亲自”,进一步强化了辖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顶层设计,推动了辖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良性有序快速开展的大好局面。
“点长”“五包抓”,加快建设进度
根据“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恒口示范区(试验区)境内总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16处,搬迁规模为1889户5862人。为确保社区建设进度,恒口示范区对500人以上安置社区分别落实一名县级领导、500人以下安置社区分别落实一名科级领导担任“点长”,实行“五包抓”。一是包抓社区建设,从社区手续办理、规划选址到项目竣工全程负责,一抓到底;二是包抓外围环境,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外围环境保障工作负全责,全程协调;三是包抓配套产业,同步跟进招商引资,配套相应产业,确保搬迁群众就地转移就业;四是包抓后续管理,在群众入住过程中,指导群众建立自主管理体系,优化社区服务;五是包抓社区创建,结合“五新”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展以“新社区、新产业、新服务、新民风、新生活”为主题的创建活动。
“户长”“五跟进”,强化后续帮扶
恒口示范区(试验区)通过“三长制”,高质量率先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截至目前,辖区 16个安置点建设均已竣工,入住率达到 85%,还有一部分正在装修当中,预计将于9月底实现100%入住。与此同时,通过“三长制”,恒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纷呈,社区工厂扶贫模式登上央视,8月4日上午10点2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节目《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陕西》,以“安康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重磅报道恒口毛绒玩具助推脱贫攻坚经验;新型社区成为易地扶贫搬迁样板工程。以雷河社区为先导的“新社区、新产业、新服务、新民风、新生活”五新社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