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完美谢幕,有着秦巴画廊之称的岚皋县7天共接待游客14.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90.9万元。梳理热点,回放亮点,一观岚皋这个省级旅游强县的别样“风景”。
游人潮,“涌”在生态点
清澈碧绿的河水,平缓松软的草甸,满目葱绿的高山,繁花点缀的村院……假日期间,岚皋五大景区人潮涌动,鱼贯而入,把黄金周“闹腾”得别样生动。南宫山大环线成为家庭出游的热门路线,神河源景区距今5亿年的三叶虫化石吸引着无数游客先睹为快,而更多自驾游爱好者则更热衷千层河景区。
来到岚皋才真正体会到这里是“生态旅游的最佳地方”,一位来自青海的游客告诉笔者,他已更深切地理解了刚到岚皋时听到的一句话:选择来岚皋旅游,体现出选择者的生态情怀,选择了岚皋,就等于亲近了自然,拥抱了健康。
农家乐,“乐”在特色中
南宫山南线景区开园后,有着“陕南旅游第一村”美誉的花里村热闹非凡,30个车位的停车场天天被挤得满当当。这个投资逾2000万的旅游新村,推出“花里人家”品牌,主营农家乐、农家宾馆和旅游纪念品小超市,率先营业的10余户农家乐节日期间赚得“不亦乐乎”。
杨家院子、宏大山庄等老牌农家乐,凭借“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招牌,依然人气高涨。“真后悔房子盖小了。”杨家院子程青松半开玩笑地说,“一批来自上海的游客连住了三天,其他客源只好分流给邻居。”据统计,全县农家乐接待量逾7万人次。
志愿者,“美”在微笑间
每个人过节的方式是不同的。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放弃节假日休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快乐。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请让我来帮助你。
长假期间,岚皋百余名志愿者出动300余人次,以自己的爱心付出,让人们沐浴在文明新风中。他们有的在公共场所开展环境卫生督查,有的在车站、景区等人流集聚地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还有的在城区繁华路口开展协勤活动,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来自深圳的杨女士说,志愿者的微笑是岚皋最好的名片。
土特产,“俏”在家门口
除了饮用,茶叶还能干什么?在“岚皋旅游商品总汇”,一种用茶叶做成的枕头受到消费者青睐。“茶叶枕头可以净化尘螨,祛湿,预防湿疹,更能缓解神经紧张,促人入眠。”店铺老板告诉笔者,“原料就是茶叶中的下脚料。”
不光是茶叶。魔芋往年只在荒坡野地里自生自灭,无人问津,而近年随着岚皋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被商家们开发成魔芋干、魔芋饮品等,成为俏销的旅游特产。目前,岚皋旅游商品已开发出魔芋产品、特色工艺、富硒富锌茶3大系列33个品种,带动景区周边近10万农民家门口实现就地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