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媒体关注 > 正文内容

    汉阴县统筹城乡发展综述

    只有超常思维才能加快发展

    作者: 时间:2011-11-16 10:11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驱车行驶在安康月河川道,迎面扑来的是簇新的厂房、整洁的街道、漂亮的民宅,生机盎然的田野,就连各村各户的垃圾都被定点填埋。难怪贾平凹等文化名人做客安康时,随意走进汉阴的一个小山村,都会由衷地感叹:“想不到如今的山区小县,连村上的环境都这么好,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多滋润!”

      是的,曾以封闭落后闻名全国的贫困县——汉阴,如今正在吸引外界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发展,就像三级跳远

      汉阴县虽地处安康市唯一的月河川道,但土地面积仅占全市的百分之七,资源十分匮乏,然而其经济发展总量等主要指标却跻身安康市前三甲。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九项主要指标五年来实现翻番,其中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五年翻了两番。安康市市长方玮峰这样评价汉阴:“敢于‘无中生有’,硬是把工业办得风生水起,这是汉阴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亮点。”

      产值过亿元的中昌管业是安康市首家新型建材企业,从签订协议到建成投产,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而这一速度还在不断被刷新。原该县化工厂改制为民营的汉阴庆华化工有限公司后,三年来生产总值和上缴税金年年翻番,去年缴税1200万元,荣登全县榜首。目前全县已有规模企业42个,去年实现产值27.3亿元。

      已有880年历史的汉阴城,2万余人曾长期蜗居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老城,如今拓展成一河两岸七桥相连的现代化新城,县城面积翻两番,人口翻一番,仅用了几年时间。

      “变化简直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眼睛!”这是乡亲们对农村基础设施变化的由衷感叹。为实现交通运输由全市“摆尾”变“龙头”,全县4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4.8亿元,在陕南率先实现100%乡镇通等级路、100%行政村通水泥路目标,所有乡镇和95%的行政村开通客运班线,成功创建全省交通运输示范县和全国平安畅通县。纵贯秦巴山区的“十天”高速汉阴段也率先建成通车,行路难于上青天的历史彻底改写。

      为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该县强力推进6个重点集镇、46个新农村示范村、6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完成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今秋又全面启动教育“双高双普”工作。今年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村村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县中医院迁建、14所乡镇卫生院、179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10个村级预防接种点全面建成使用。全县23.4万人享受新农合,1.74万人城镇居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障,3.1万城乡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2386户“五保户”得到集中供养,1142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众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

      转型,就在一念之间

      汉阴人多地少,为统筹城乡发展,该县积极推进“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工业园区从无到有。月河工业园区是我省首批县级工业园区,三年已从“小芝麻”变成了“大西瓜”。今年前8月,月河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实现利润1.35亿元,园区已成为带动全县工业发展的火车头。

      汉阴少矿,当地就大打循环经济牌。遍布汉阴月河两岸的黄板岩,过去寸草不生,如今是黄土变黄金的“宝藏”。近20户企业几十条生产线昼夜生产,各类新型环保建材供不应求,西部“瓦都”和“陶都”雏形初显。随着汉阴富硒米、富硒油等走俏市场,在蒲溪镇富硒农副产品深加工聚集区,总投资2.72亿元的7家“农”字号规模企业正在迁建,一派兴旺。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邹建华和涧池镇镇长何江涛介绍说,村企联合建立新型农村综合服务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用工、运输、餐饮、卫生保洁、文体娱乐等各类综合配套服务,让征地农民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的真正受益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涧池镇有组织输出农民2750人,并由政府出资先后在山东、重庆、西安等地举办技能培训180人,涉及烹饪、驾驶、建筑、电子等各领域。仅栋梁村就建起3个页岩建材企业,吸纳劳力近200人,企业和村民实现了亲密“牵手”。

      浙江女子王维三年前在城关镇三个村返租承包土地118亩,研发种植有机葡萄、西瓜、哈密瓜等果蔬,发展生态养殖和休闲观光农业时,很多村民怀疑她在“犯傻”。如今,王维的农人公司种植的西瓜、哈密瓜等果蔬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附近的51位村民也成为农人公司的上班族。今年,像王维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土地流传模式,在汉阴月河川道已经发展到3.5万亩。

      山在城中,湖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这正是汉阴园林县城的魅力。按照经营城市理念,汉阴实施了县城文化广场、人工湖、龙岗园林建设、老城街背街小巷改造、县城北城街和凤凰大道东扩西延等市政工程,大力推进涧池镇县城副中心建设,加快各中心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城镇的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净增1.8万人,达到10.3万人,在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后,又开始向国家级双创目标迈进。

      大手笔彰显出大气魄,大气魄催生大格局。社会事业优先发展,这是汉阴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经验。投资1.3亿元、征地160亩,实施汉阴中学整体迁建;在黄金地段拿出60亩土地,建成县职教中心、县实验小学和青少年文化宫;采用BT模式融资1.35亿元建文化广电大厦和城市影院;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县防疫中心迁建和改扩建。而农民进城入镇定居等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全县计划五年移民6万人。

      跨越,正在风雨兼程

      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镇扩容、水利振兴、教育提升五大工程,打造新型工业园、农业示范园、宜居城镇带、农村新社区四大板块,加快产业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社会人文化三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好、人居环境好、民生保障好、社会管理好、党的建设好”,这是汉阴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标。

      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汉阴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富硒食品等特色工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在月河川道努力建成综合物流园区、富硒食品物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新型建材配送中心和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以工带农、以城带乡、以“一体”(月河川道)带“两翼”(南北两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做好“一村一品”文章,按照“生态循环、集约高效,因地制宜、规模经营”的思路,在月河川道建设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带,在汉江沿线精心打造以茶叶、柑橘为主的优质林果示范带,在中高山区大力发展以核桃、魔芋和林下养鸡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全县所有部门各扶持包抓一个村,推动了生猪、蚕桑、蔬菜、林果等产业蓬勃发展。月河礼品西瓜、紫云设施蔬菜、平梁花卉苗木、蒲溪风向养蚕、秦盛全自动养鸡生产线、双乳凉水泉和城关卞家沟大鲵养殖等成为高效农业的最大亮点。

      为加快建设安康副中心城市,按照“全域汉阴”理念,突出抓好县城副中心涧池集镇建设,以水、电、路、气、房、环境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按照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三集一化”的原则,大力推进重点镇、重点村建设,建设农村新型社区100个,兴建保障性住房5000套,计划批次转移农民进城镇4万人,力争十二五末,县城、集镇和农村人口各达到1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

      汉阴县委书记杜凤军告诉记者:“客观地说,汉阴的发展纵向比成绩不小,横向比差距仍然很大。实现新跨越不仅需要风雨兼程,更要牢牢扭住统筹城乡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想方设法扩大就业,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在推动城乡就业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社会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满意度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六个方面实现大幅提升,才能使更多的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琼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