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县创先争优看行动比干事

    作者:黎明 时间:2011-12-16 10: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石泉县坚持创先争优比行动、干实事、看效果,有效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感召力。
      利民行动暖民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转变角色、转变作风、转变方式为民服务作为创先争优最直接的内容,纷纷投入便民代理、结对帮扶、一线办公、阳光服务等活动,展开争创竞赛。一年来,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共受理群众代办事项2万余件,“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工作模式使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办事真方便。在“访民情、问民需、解民忧”、“四级联动、共促增收”等主题实践活动中和县级领导“五联三包”、县直机关“双百双千”、镇村干部党员“联户包人”过程里,101个机关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子,2100多名党员干部与4500个产业大户、创业户、贫困户建立即包帮关系,办好事、实事5300余件次,实施民生工程59个,培育蚕桑、生猪等各类产业强村80个、产业专业户6000多个,群众直接受益3.5万人。针对全县农村5万多农民从事劳务,城镇近万人需要就业再就业,各级党组织围绕扩大就业、支持创业着力在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上做表率、做实事,下功夫培育发展劳务培训体系,发展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和技能培训机构8个,发展劳务经纪人100名,建立劳务基地和石泉同乡会5个,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其中县内转移就业1.2万人,有组织输出比重提高到40%,实现收入6亿元,占农民收入的55%,已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城镇新就业和再就业2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过4800元,增长18%以上。县城建设优先公益项目,投资1200万元加大背街小巷、小集贸市场、功能不全的居住小区、小型棚户区的改造改善。全县1000公里通村水泥路养管达到规范化,已有300公里达到示范路,修建产业路、连户路、断头路200多公里,不同规格的便民桥20座。
      先锋行动得民心。围绕实施跨越发展、建设山区强县发展战略,创先争优活动紧扣发展主题和工作大局,以项目建设走在前,工作落实冲在前的行动展示党组织先进性和党员模范作用。从县到村,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倾力实施项目,服务保障项目,以党组织坚强有力领导保证和推动项目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服务项目建设,今年基础设施、县城建设、现代农业、工业经济、旅游强县、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生态环境 “八大重点工程”的160个项目、24亿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面落实,预期目标可望实现。发展工业、壮大农业、推进旅游、建设城镇是全县工作重点,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全省农村公路养管示范县、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平安石泉”及一批省级旅游示范村等是当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县千名县镇干部蹲点包项目抓示范,各条战线的党员立足岗位扎实干,“白+黑、五+二”地工作,“倒计时、倒逼制”抓落实,各个方面的工作得以有序有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保质按时完成。
      创新行动感民心。当前,蚕桑、生猪、旅游三项产业均处在转变发展方式,速度和效益必须兼顾的关键阶段,统筹城乡发展面临机制体制诸多难题,社会管理需要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全县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狠抓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以创新破解难题,在创新中创先争优。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科技扶贫、技能扶贫、劳务扶贫有机结合,扶贫移民、生态移民、避灾移民项目整合,全年实现脱贫人口5000多,农民下山、入镇、进城迁移居住近7000人。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在住房、产业、户籍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出台相关文件16个,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破解难题、激活投资、促进统筹、加快发展中显现了重要的政策效应。创新机制推动群众工作,全县由222个调解组织、3个专业调委会和1165名基层调解员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机制,试行属地负责和行业主管相结合的双向责任追究制,探索出直接调处与分流调处相结合、归口调处与联动调处相结合、属地调处与联合调处相结合的调处方法,推行四级信访查办结案制度,设立县群众工作部、乡镇群众工作站、村(社区)群众工作室,党组织和党员突出群众工作、维稳工作、安全工作进行承诺履诺。
      奉献行动赢民心。情系群众献爱心,入冬以来,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企业干部职工踊跃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纷纷捐赠个人不低于一天的经济收入、企业不低于一天的利润,筹集近80万元善款,救助一批贫困群众和特殊对象。教育、卫生、政法、文旅、城建各系统、各镇相继组建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队、义务宣传队等,下乡村、进企业、上街头,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信息、送文艺、送救助活动180多场次。农口各部门把地头服务、上门服务、全程服务化作实际行动,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传技献策出力,在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应用、新设施建设方面积极作为,全县8个现代农业园区已覆盖半数镇村,面积达到2万亩。活动中,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共产党员,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身边党员的先进性更加认同,群众评议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换届中群众对选举新班子的参与率和支持率前所未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