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届人大常委会自今年初换届成立以来,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创新举措,务实进取,给人大依法履职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
提升素质助履职。坚持把搞好学习培训,提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整体素质和依法履职水平,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基石,针对换届后新委员较多的实际,为常委会组成人员订阅了《法治与社会》、《民声报》等相关学习资料,先后分两期组织组成人员和委室负责人到全国人大培训中心接受人大业务知识培训。有计划地邀请兼职委员参加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调研等活动,认真搞好活动前的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使其很快熟悉和了解人大各项工作,为依法履职打下了坚实基础。紧扣机关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采取举办人大业务、公文写作、政策法律、新闻宣传、调查研究等方面的专题培训、辅导讲座和学习交流,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有力提升了干部整体素质,促进了人大工作开展。
解放思想求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开路先锋,在法律、制度规定的范围内,积极探索新方法,拓宽新视野,丰富新内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一年来,人大工作呈现出许多新亮点。如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对群众广泛关注、反映强烈的物价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这在全省人大系统尚属首次,效果很好。在视察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首次采用旁听的形式,了解民事审判的具体审理和调解过程,有效拓宽了人大实施司法监督的途径。通过电子表决的方式首次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表决,有效预防了审议意见“重答复、轻落实”现象。
健全机制抓落实。把建立健全机制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举措。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在借鉴外地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提出和办理暂行办法》和《安康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使常委会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为了进一步加大信访案件督办落实力度,建立了信访档案利用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促使一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机关内部实行了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将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到各委室,制定了量化考核办法,明确了奖惩措施。同时针对委室人员少、力量不足的实际,建立了各委室工作联动机制,遇重大活动各委室齐上阵,形成工作合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目标责任考核和工作联动机制有效激发了机关干部活力,工作呈现出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新局面。
强化宣传树形象。坚持把人大宣传与人大工作同重视、同安排、同落实、同深化,促使人大宣传常态化,谋求宣传和工作双丰收。召开了全市人大宣传暨通讯员培训会议,邀请民声报社领导和编辑对骨干通讯员进行了辅导培训,表彰奖励了人大宣传先进工作者以及安康人大新闻奖、优秀理论调研文章。整合内部资料,新创办了《安康人大》季刊,提升了宣传水平。调整充实了通讯员队伍,激励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全年有数百篇宣传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代表履职等方面的文章在各级报刊杂志、网站刊载,进一步扩大了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市人大常委会被评为2011年全省人大报刊网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受到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通报表彰,人大理论调研和新闻作品获奖情况也居全省前列。把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活动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在全省人大机关乒乓球比赛和全市“红歌廉曲大家唱”活动中都名列前茅,展现了人大机关良好精神风貌。
优化环境促文明。不断巩固省级文明机关的创建成果,更新改造了机关陈旧老化的设施设备,对办公楼和机关大院实施了亮化美化工程,机关大院一年四季整洁漂亮,2011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被命名为市级园林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