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利县针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信访问题易发多发的实际,按照抓信访就是抓干部作风的思路,始终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关口前移,从抓源头入手,注重问题预防,加大化解和处置信访矛盾力度,不断探索,总结出了“民情五项制度”工作法。
民情日志制度。每年年初,县委向全县2300多名干部每人发放一本《民情日记簿》,要求县级领导联镇,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入户,当好“五员”,即民意调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群众服务员、致富指导员,做到“五个一”,每人每年包帮一户有发展潜力的农户,与包帮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包帮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寻找一条发展致富路子,并结合实际撰写一篇指导当前工作的调研文章。督促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群众冷暖、诉求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问题早发现、有矛盾早处理、有隐患早排查、有困难早帮扶。年末收回《民情日记簿》,将干部基层走访情况同年终勤、廉、效考核直接挂钩。
民情恳谈制度。去年初,安平高速公路上马,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等工作,为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让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各级组织中推行民情恳谈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地方、部门实际,深入一线,以党员、群众代表会、干部职工会、老干部座谈会等各种形式体察民情,收集民意,宣传政策,防止因工作不细不深,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而引发新的信访问题。以此为起点,该县在“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党代会报告,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及各镇、村重大事项决策中广泛采取民情恳谈形式,和群众促膝交流,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优化了工作环境,匡正了决策方向,推动了工作落实。
民情巡查制度。各镇纪委牵头,镇综治办、维稳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参加,组成民情巡查工作组,变“等访”为“出访”,每月巡回各村,采取入户走访、座谈、检查、督导、纠错、问责等手段,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信访问题,村组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村级班子进一步加强,群众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确保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2011年,全县各镇共开展巡查126回(次),走访群众895户,收集意见328件,解决问题98件。
民情报告单制度。为防止民情巡查组收集的重点信访矛盾,社情民意线索流失,分类以报告单的形式报镇党委、政府审核,经党委、政府梳理、审定后逐月建立信访矛盾台帐,并由专人负责落实。民情报告单一式三联,由报告单、阅办单、销号卡组成,经镇主要领导批示后,由镇纪委依据相关规定负责督促办理、销号。
勤政廉政提示卡制度。经党委会审定后,各镇在月初将本月的重点工作任务及信访维稳责任填写在信息卡工作任务栏上,发放到每名干部手中,月底干部将任务完成情况填写在完成栏,交由镇纪委监督审核。
民情制度的落实,极大的改善了干群关系。近三年来,群众信访总量分别下降16%、15.7%、9.8%;重复访分别下降25%、27%、33%,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2011年该县被授予“陕西区域最具经济活力县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