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驾起干群“连心桥” 铺就农村“幸福路”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在益心村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的调研报告

    作者:方巍 周福明 李鹏 时间:2012-03-26 15:04 来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字号: 打印

      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民生”活动的重要部署,务求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确定将“统筹城乡、三联共建”村——汉阴县城关镇益心村作为重点联系对象,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全面实施“连心工程,紧紧围绕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工作目标,详细制定调研提纲,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期探索“三问三解”活动工作路径、帮扶措施并付诸实践。
      一、摸底子,找路子

      摸清村情底子。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三问是前提,要从摸清村情开始。通过驻村走组串户和与村组干部座谈调研,我们包联的益心村位于汉阴县城东北方中山区,距县城18公里。山大人稀,土地瘠薄,区域海拔500-800米,呈现“五条梁夹四条沟”地理轮廓,自然立地条件及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辖4个村民小组,143户,416人,其中贫困户88户327人,非贫困户33户67人,五保户22户。有劳动力215人,其中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人数122人。总耕地面积789亩,其中水田128亩,旱坡地660亩,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山林面积较大,人均达到5亩,基本为生态林为主,资源利用低下。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劳务输出收入占大头。村“三委”班子换届完成,共有党员7人,三支主要领导年龄结构偏大。群众文化程度较低,其中大专以上3人,高中5人,初小一半以上,文盲占40%。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硬化了4.3KM通村公路,修建了村级活动室,改造低压线路3.5公里。受到扶贫开发和移民搬迁政策惠及,有条件的50户200余人农民群众外迁至县城及周边村。目前尚有15户人家有意愿搬迁进城入镇,加上余下来的78户(包括五保户)共93户固守田园居住山上,大多还住着石板房,其中危房户20户。农村妇女、老人、儿童“三留守”情况比较突出。
      理清发展思路。提高“三问三解”针对性及时效性,必须依据村情实际,科学寻找帮扶思路。经过周密分析和综合研判,确定下步帮扶方向,即按照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方向,以解放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两个集中”(人口向城镇和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为路径,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的,统筹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层管理和社会服务五大建设,力争两年内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特色产业有新进展、社会管理有新起色。
      确立目标定位。“三问三解”有思路更要有目标。在具体定位上,促进人口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实施梯次迁移,以有条件农户搬迁下山进城入镇为主,余下户相对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生态社区;产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土地、山坡资源流转为抓手,努力培育市场主体,依靠大户带动,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快速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继续稳步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全面做好维权服务;基础建设以解决人饮水利工程和村级活动室软硬件提升达标为主,适时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农村养老、医疗、文化、卫生、教育政策惠及;及时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发展和谐稳定。通过聚合资源、协作奋战,力争两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整个村由三类提升到二类,逐步建设宽裕美好新农村。

      二、谋发展,惠民生

      制定发展规划。“三解”是目的,要善于把握大局,大处着手。以总体规划为引领,按照“纲领”进行建设,避免发展走弯路。根据村上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衔接汉阴城镇整体规划,制定村级发展总体规划。以资源优化配置和集中集约发展为原则,统筹安排人口布局、土地利用、特色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分区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和服务区,按照“山上发展林果、山中建设基地、山下集中居住”模式,描绘发展蓝图。有了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之后,就要通过“三问三解”活动,让干部带着发展思路进村入户,遵照规划办事行事。
      确定发展项目。落实“三解”,各项工作靠项目推动,分类分期进行推进落实。一是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确定山中发展优质核桃、板栗基地,林下发展养鸡及种植魔芋,家庭发展养猪养羊产业,利用“畜沼园” 循环发展模式,大力促进特色产业建设。二是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完善路、电、讯设施,勘察水源修建小型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工程两处。三是实施移民搬迁项目,落实集中安置点,继续推进15户有意愿有条件农户搬迁到城镇。四是整村推进工程项目,积极协调争取列入2012年扶贫开发计划。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指标20户、五保户住房改造22户。五是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村级活动室软硬件建设,为村部及村办小学解决桌凳30套,立项建立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开展村民健康体检,有效防控地方传染病。
      培育增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三解”的重中之重,要突出产业支撑,加快增收步伐。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建立横向到产业、纵向到农户增收体系,确保村有骨干产业、组有发展大户、户有增收项目,一项一项落实发展任务,一件一件解决发展难题。今年重点发展优质核桃100亩、板栗120亩,发展林下魔芋50亩,培育林下养鸡及养猪大户2至4户,协调农林部门落实好物资帮扶,提供好技术指导。帮联干部要从产业帮扶、政策帮扶、爱心帮扶入手,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加快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仵思桐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