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2月6日
我市三年近期医改任务全面完成“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初步缓解
2009年新医改全面启动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克服市县财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基层人才紧缺等困难,出实招、谋实效,扎实推进改革,全面完成三年近期医改任务,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一、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1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达274.1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24万元、10万元、12万元,并实现门诊统筹和费用即时结算;各级政府对城乡居民参保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纳入重大疾病予以保障;三年来,累计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92.7万人,支出救助资金1.85亿元。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截止2011年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并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药品“三统一”延伸到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并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配送和结算;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财政按年补助1万元;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三降一升”,即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7.6%、27.2%和27.8%,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8.6%。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1年底,每个县区至少建成一所二级甲等或二级甲等水平的县级医院;2009年以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的45个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并已完工28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完成规范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装备实现更新换代;三年来,脱产培训县、乡医疗机构骨干医师600余人,继续医学教育或短期培训15000余人次,为基层招录各类卫生人员920余人、免费定向医学生50余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扎实落实,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三年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无到有,人均补助25元;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75.2万人;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人14.24万人;妇幼、老年等特殊人群及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患者得到规范管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5.5万人;为1782余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免费复明手术,旬阳县宫颈癌筛查49763人;完成农村改厕3.46万户,使用卫生厕所农村居民达21.8万户。
五、全面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镇一体化管理全面铺开。三年来,宁陕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面走出“补两头抓中间”的新路子,其他县区积极探索、差异发展,呈现“六大特色”的良好改革局面;13个县级医院与26个镇卫生院、绝大部分镇卫生院与所辖村卫生室开展了一体化管理;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推行无假日门诊、优质护理等便民服务,采取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付费等措施积极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正在实现。
(市医改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