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7日
强化措施 多措并举
确保全市医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2011年是医改三年近期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各项既定目标的攻坚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市强化措施抓落实,多措并举见实效,全市年度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医改3年近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加大保障力度,构建长效机制
市县两级政府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主动克服财政困难,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改革顺利进行。2011年,十县区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现全额预算,60%的县区实现津贴部分全额预算、40%的县区进行差补,岚皋、紫阳、石泉县还积极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宁陕、平利两个改革试点县实现县医院人员工资、津贴70%差补,绝大多数县区实现妇幼院人员工资全额预算。截至目前,全市当年共投入医改资金49406万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基本医保制度建设10479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8536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5595万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5368万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8989万元、其他439万元。各县区财政投入增幅普遍加大,宁陕、平利县级财政分别投入医改资金达2607万元、3041万元,占本县财政收入的50%和45%;旬阳分别给县医院、县中医院下达财政补助1097万元、492万元;汉阴县当年对县医院、县中医院的财政补助分别达609万元、490万元,同比增长54%。2011年,各县区还完成了乡镇卫生院重新核编工作,进一步缓解基层卫技人员紧缺局面。十县区共核编3369人、累计增编829人。此外,紫阳、平利、宁陕、白河、汉阴县分别为县级医疗机构增编515人、164人、112人、85人、20人。
二、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工作指导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医改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和有效手段来抓,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市人大组织开展了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调研,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报告,提出了具体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并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做了汇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县区检查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三统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等工作,有力推进了医改工作深入开展;市政协开展了药品“三统一”工作专题调研;市发展改革、卫生、财政、人社等部门还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债务清理等多项调查研究工作。
三、实行“六轮驱动”,全面推进工作
一是全面动员部署。市政府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建立考核机制,对各县区各部门实施目标责任考核。第二轮,部门细化落实。年初,各职能部门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对医改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并将工作任务直接分解落实到基层。三是交叉观摩检查。6月底,市政府组织对各县区医改工作进行检查观摩,检查做到了有检查标准、有工作方案、有反馈意见、有检查通报。四是半年工作推进。7月份,市发展改革(医改办)、卫生等部门组织召开半年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通报进展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夯实工作任务。五是定期报表监测。认真开展医改监测月报、季报及季度分析,及时评估改革进展情况,下发医改任务催办单,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六是年终评比表彰。年初,市政府对上年度医改工作表现突出的3个县区、7个部门和8个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11月,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考核;12月,对各县区、各部门年度医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综合打分排名。
四、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各级、各部门采取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医改工作人员就相关政策进行扎实培训。召开全市医改工作会议、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会议,对各县区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县区发展改革、卫生、药监、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年度医改重点任务和最新改革政策培训,市政府主要领导到会做重要讲话;制定市、县培训方案,并对市县医改、医政管理工作人员150余人进行为期6天的集中培训;分批分期派员参加省、市各类医改培训;利用部门工作会议、研讨座谈和专题讲座加强市、县医改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人员培训班和远程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等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为增强培训效果,市医改办编印了《安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资料汇编(第二册)》,受到了基层的好评。通过市、县两级培训,帮助基层同志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夯实责任,使得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