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三问三解”活动中,力戒“旧瓶装新酒”,吃透上级精神,准确把握活动内容实质,不唯上、不唯言,只唯实、只唯行,部门到基层开展“三问三解”,干部到农村兑现承诺,创新宣传形式凝聚人心,创新组织形式形成合力,创新活动内容惠及民生。
创新宣传形式,凝心聚力。“三问三解”活动中,改变以前拉条幅、刷标语、树展图、做专版、请专家、勤开会、多发文等高成本、高态势的轰炸式宣传,对外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媒介等新闻媒体上实施“低成本”宣传战略,用产业和项目建设现场的图片、工作进展中的数字,客观报道活动进展情况,建好镇坪“三问三解”活动“电子窗口”。对内开办电视专栏、政府和党建网专栏,广泛宣传活动的意义、目标、内容、要求,宣传经验典型,主动接受基层和群众监督,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到社企校院访谈调查,部门基层单位结对、干部与农村群众结对,立足实际做出办事承诺,出主意、想办法、制订规划谋发展,送技术、送资金、送政策项目兴产业,与群众交心换心结亲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基层的发展活力,增强了群众发展的信心,营造了机关干部和基层群众同心同德谋发展、同心同向定目标、同心同行抓产业的浓厚氛围,形成干群齐心协力推进镇坪县域经济发展的舆论导向,确保了活动正确开展的方向。
创新组织方式,合力推进。“三问三解”活动中,依据县委常委分工、政府班子成员分工、县级领导联镇安排和村庄综合治理、部门包抓新农村和特困村、脱贫攻坚试点、秦巴百里画廊、双高双普等年度工作任务,在9个镇成立了9个工作队,由县级领导分别担任正副队长,相关部门为工作队成员单位;在78个村、4个社区、16所中小学校、12个重点企业、9个乡镇卫生院成立了119个工作组,由部分县级领导和部门、乡镇一把任组长、各部门驻村帮扶干部为成员,在基层整合部门资源和机关干部力量,形成了在县城由“三问三解”活动办公室抓各部门,在基层由“三问三解”工作队抓工作组、工作组抓机关干部的工作抓落实机制,通过建立“三问三解”活动办公室与工作队工作联系机制,实现了“三问三解”活动以网格化组织形式推进,确保了活动顺利开展的组织推进力量。
创新活动内容,惠及民生。“三问三解”活动中,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十大工程”为抓手,把发展壮大生猪、乌鸡、烤烟、蜜蜂、大鲵、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现代农业,启动秦巴百里画廊、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村庄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作为活动主要内容,通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给部门订目标,给干部压担子,把活动变为动力融入全县中心工作,用基层和群众得到实惠检验活动成效。各级各部门在抓好常规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帮扶对象制定发展计划,经常性到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关注基层生产一线、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对照帮扶承诺事项抓落实,确保服务对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围绕常规业务工作、中心经济工作、党建工作考核目标,分解落实本单经济工作工作任务,挖掘人脉资源、完善激励机制、科学调配资源,倾注全力组织推进,确保以活动推进中心工作,以中心工作的成效惠及民生。
没有醒目位置的巨幅标语、响亮口号、五彩展图,没有机关干部会议室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的场景,没有领导带队干部成群到基层走马观花的喧嚣,只有走村串户穿梭忙碌的干部身影、南江河畔产业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轰鸣的机器。干部在走访座谈、群众会议、政策宣传中学习理论,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纠纷排查中撰写心得体会,在为民实事、惠民小事中做剖析检查,在推动工作抓落实中整改提高,机关干部把“三问三解”记在脑中、做在手中,群众“三问三解”的成果看在眼中、乐在心中。截至目前,全县78 个单位1700余名干部下基层走访调研2200余人次,形成发展规划102个,投入帮扶资金近100万元,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500件。启动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镇坪模式生猪标准化圈舍4620平方米,发展林下乌鸡养殖规范场8个,养蜂10056箱,生产袋料香菇210万袋,订单种植烤烟6716亩,发展种植中药材60536亩。82个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已开工建设12个完成4个。45个村村庄综合治理迅速推进,建标石25块、绿地15080㎡、垃圾池37个、建花池2520㎡、栽绿化树15458棵、安装路灯140盏、建广场1个。2个镇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工作启动,“普惠+特惠”政策调查摸底工作全面结束,项目到村、政策到户清册基本形成。策划包装项目88个,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个,引进资金4.05亿元,到位资金1.2亿元。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到位20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