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专题文章 > 正文内容

    安康市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工作简报第15期

    作者: 时间:2012-06-07 14:48 来源: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字号: 打印

    高标准定位 高效率推进
    安康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硕果累累

      安康公安机关坚持把规范执法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以创新执法理念为先导,以解决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履职能力为核心,通过“七抓”高效率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依法行政示范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抓整治 执法问题明显减少。2008年以来,市公安局先后组织开展了治安、交警、刑侦、消防、经侦、禁毒六大警种执法检查评估活动,评查案卷1000余册,查看执法台帐、执法档案及相关资料5000余份(件),实地走访基层执法办案单位100余个,检查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工作39类60余项。2010年,部署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执行情况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核查内部审批资料30000余份; 坚持开展典型案例剖析活动,通过选择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认真剖析,形成专辑,组织民警学习。近三年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执法专项检查,共解决执法问题 100余项,下发执法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100余份,剖析典型案例150余案,追究错案责任16起。同时,结合全市实际,把集中开展警车及涉案车辆管理、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涉案财物管理等专项治理工作和解决突出执法问题有机结合,下硬茬解决了一批屡禁不止、群众反映强烈以及长期影响基层规范执法的突出问题,实现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零撤销、零变更、零败诉的执法效果,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执法公信力。
      抓源头 执法素养全面提升。从执法主体建设这一根本入手,逐步建立健全了各个层面、覆盖全警的执法培训机制。每年举办领导干部和所队长培训班,重点讲授规范执法和队伍管理等内容,学习研究公安执法前沿问题,提高领导干部综合执法素质;定期对法制民警、专兼职法制员进行培训,提升法制员素质,提高案件审核、执法监督的水平;以所队为单位,对一线民警进行培训,增强基层民警法律素质和群众工作能力;适时对辅警进行培训,明确辅警工作职责,强化辅警工作纪律;刑侦、治安、交警等部门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实现了民警每年脱岗培训不少于15天的硬性指标。全市累计培训民警30000余人次。2011年,全市2600余名民警参加了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并全部通过。组织开展旁听庭审活动,刑警旁听庭审率达民警总数的150%以上,治安大队、派出所民警旁听庭审率达民警总数的50%以上。市公安局对开展典型案例剖析、执法比武竞赛、网上执法培训、执法规范化建设大讲堂等作出制度性、机制性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执法培训,广大民警的执法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抓规范 执法机制健全完善。全市公安机关通过总结执法实践经验,结合执法管理创新、依法行政等工作,不断加强执法制度建设。2010年,市公安局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各警种对涉及公安执法工作的法律法规、行政许可进行了清理整合,还陆续出台了《安康市公安局接处警规定》、《个案监督规定》、《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管理规定》以及《安康市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刑事案件涉案材料物证管理规定》等100余项基层急需的执法制度。为进一步强化执法源头、流程、质量管理。2009年开始,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行法制员制度,对全市213个执法办案单位配置专兼职法制员241人,加大了对基层执法办案的初始把关力度;创新完善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取消不科学的考评指标,强化对社会矛盾化解、突出执法问题以及社会评价等方面的考评,并把考评结果计入民警执法档案,将执法业绩与个人待遇相结合。提高了领导和民警规范执法、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有效防止和减少了执法问题发生。
      抓安全 执法场所改造成效明显。2010年,市公安局以派出所、刑警队、交警队为重点,全面推进、限时完成执法办案场所改造任务。全市共投入800余万元资金,完成了113个派出所、80%的执法办案场所改造任务,执法场所改造面积达13618.7平方米。同时,加大执法场所、服务窗口同步录音录像视频监控建设力度,共安装录音录像设备215套,并与信息中心联网运行,民警的讯问、询问、服务工作基本实现同步录音录像,确保了全市公安机关规范执法和执法安全。市局还制定了《安康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工作规范(试行)》,各警种结合各自执法实际,制定了规范场所管理和使用的制度规范,加强软件建设的配套革新和素质提升。石泉县公安局因地制宜,高点定位,标准建设,利用三个月时间投资百万余元,完成了一个执法办案中心和十二个派出所的功能区改造,成为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场所建设的典型样板。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未发生一起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以及执法安全事件。2012年,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整治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
      抓效率 执法信息化建设大步迈进。市公安局积极探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模式。2008年开始,全市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执法信息化投入,相继完成了刑综、派综及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公安专网网络宽带升级以及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整合对接,分期分批为执法办案单位配置高配置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2000余台,执法记录仪500余部;组建专业情报信息研判中心和网战机构;举办了各种形式、覆盖全警的信息化应用培训班100余期,培训民警10000余人次;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强制推动全警应用,所有案件必须网上流转。全市公安专网覆盖率达100%,平均每100名民警拥有电脑超过100台,通过信息化手段破案率达到40%以上,基本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网上作战破案、案件办理流转、实时执法监督等信息化综合运用,规范、透明、高效的执法方式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全市执法信息化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抓典型 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发展。市公安局总结推出了“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建设”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发展模式,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推进,协调发展”以及“规范执法全警化,全警执法规范化”等工作思路,下发了《关于创建执法示范单位的指导意见》,逐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还建立了执法示范单位退出机制。先后在岚皋、汉阴、宁陕、石泉等县局召开现场推进会,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典型经验进行交流总结、现场观摩;3个县公安局、4个所队被命名为省级执法示范单位,4个县公安局、28个基层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执法示范单位,表彰了22名全市执法示范标兵、11名全市执法检查先进个人、23名全市优秀法制民警和法制员,为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树立了看得见、学得会的榜样。各单位和各警种也把加强执法示范单位的培养、创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推进,不断发现和挖掘规范执法的亮点和典型,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和辐射引领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抓保障 规范执法高效有力。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执法问题,维护树立法制部门权威,为执法监督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不断加大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解决了执法信息化应用中的网络带宽、系统建设、视频平台建设以及基层必须的计算机、执法记录仪、警务通等设备,全面落实基层一线单位执法经费保障,高标准建设执法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备执法装备,执法经费占全部公安经费比率不断攀升。市局法制部门率先在全省公安机关完成了队建制改革;紫阳、白河、平利、旬阳等县局法制部门也完成了队建制改革,各县分局全面落实法制部门3%的警力配置,充分发挥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推进作用,有力推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高效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