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安康稻水象甲防控歼灭战全面铺开

    作者:李向军 时间:2012-06-21 12:18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水稻是安康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打造富硒粮油品牌的优势产业,但是从2007年开始在安康市发生的稻水象甲病虫害的漫延,不仅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更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稻水象甲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原产北美洲。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山市唐海县发现,现已在全国11个省市相继发生,2007年安康市宁陕、石泉县首次发现。
      据安康市植保站站长崔鸣介绍说,今年稻水象甲发生时间相对早一点,密度也大,扩散范围也有所扩大。在稻水象甲发现较早的石泉县两河镇童关村,村子常年种植180余亩水稻。2008年仅有68亩稻田发现有稻水象甲,到目前整个村子水稻全部受害。病虫害发生以后,在农技、植保部门的指导下,村民采取药物灭虫,清除田边杂草烧毁、不给稻水象甲病虫害以多余留存空间,调整种植结构,改种玉米、红薯或其它经济作物倒茬儿,用物理灯光灭虫等方法,千方百计对稻水象甲病虫害进行防控。农技、植保部门还把最新的防控器械和鸭苗发放到田间地头,并对村民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药物灭虫和生物灭虫的方法。
      据了解,在疫情发生以来六年里,安康市共组织专家、业务骨干根据研究成果撰写技术指导材料,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认识稻水象甲的危害,准确掌握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知识;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165场次,培训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12388人次。仅宁陕、石泉两县用于稻水象甲普查和防控经费就达61.3万元。根据实验测评,综合防治效果达89.7%—94.8%,每亩挽回损失110公斤,六年来累计挽回水稻损失940万公斤,经济效益达2500万元。
      为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蔓延,安康市农业部门将价值30多万元的100台新型热力烟雾水雾机械发放到全市十个县区,用于稻水象甲防控。
      安康市植保站副站长王显安告诉记者,通过植保部门努力,尽量不要让它短时间内漫延到月河川道水稻主产区。做好稻水象甲防控,对于确保全市水稻生产安全至关重要。新设备表现的特点主要是功率大、功效高,作业时间短,从目前示范情况看,很有推广前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