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依法依规管地 节约集约用地 全力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写在第二十二个全国土地日之际

    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明

    时间:2012-06-25 22:33 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今天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旨在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我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也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和生态保护区。耕地后备资源紧缺,人多地少是我市的基本市情。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一大批“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的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用地需求剧增,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问题开始成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因此,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扎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依法依规管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不断强化土地宏观调控、严格国土资源管理的情况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切实加强土地管理,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循环发展的要求相比,土地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全市耕地保护任务繁重,耕地后备资源紧缺,建设发展用地量大,依法依规管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亟需增强,尤其是违法违规用地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切实予以解决。
      今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加快建设美好安康的启首之年,以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保障发展用地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建设美好安康的总体要求,严格规范管理,积极主动服务,持续改革创新。一是按照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管理政策,进一步增强土地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特别是重点工业项目、民生工程等用地需求,坚决抑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用地,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宅用地。要加紧建立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制度,将土地开发供应率、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工业用地投入产出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努力以供地结构调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进一步强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我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1.7亩,人均基本农田1.55亩。尤其在我市山区农民多、耕地质量差、基本农田少的实际情况下,建设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对保持农业稳步发展、农民稳定收入、农村稳持进步发挥积极作用。要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努力提升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质量,切实提高耕地综合产能。三是着力抓好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切实抓好卫片执法检查,加大执法监管和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要以规范土地管理、加强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扎实开展安康中心城区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要健全县、镇、村三级土地执法监管网络,推动执法监察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基层执法监察工作,完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国土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形成指挥灵活、反应迅速、执行有力、查处到位的土地执法监管体系。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依法依规管地,节约集约用地,全力保障发展,坚守耕地红线,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切实管好用好土地,建立起符合安康市情实际的管地用地之路,全力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 责任编辑: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