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构建四项督查机制为依法行政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汉滨区结合“作风转变年、三问三解、群众工作体系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这一主线,着力构建政策执行、行政效能、民生利益、权力问责四位一体的督查机制,有效促进了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区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
一是着力构建政策执行督查机制,确保政令畅通。该区成立了政策落实督查领导小组,对政策贯彻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加大了土地出让、物资采购、扩大内需、水利水保等领域执行政策情况的检查力度。今年以来,在“作风转变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通过明查暗访等途径进行突击督查,及时通报结果,对制度、政策执行不力的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近期以来处理干部5人,警示训诫7人,发督察通报6次,产生了震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着力构建行政效能督查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该区把“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作为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实行效能跟踪服务制度。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疑难棘手问题,采取项目周汇报周计划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二是向重点项目派驻监察组,为项目推进扫清障碍,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向五里工业园区、阳晨牧业等单位派驻了监察组,及时化解园区内拆迁安置等影响建设进度问题20余次,妥善处理了阳晨牧业土地流转纠纷,协调处理西康铁路二线建设相关问题50余件;三是拓展互动配合的效能服务渠道。利用司法宣传车深入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进行重点项目环境专项整治宣传,配合公安机关全程处理好“110”接警中心关于投资环境问题的举报,由重点项目监察员及时反馈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行政审批、处罚、收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进行。
三是着力构建民生利益督查机制,提高民生期盼。该区以“群众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把保障民生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推动政策措施惠及群众。一是扎实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形成区、镇(办)、村三级服务网络,实行“一厅式”办公,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二是全面推广周二镇村干部在村工作日制度。区纪委督查组不定期深入到区、镇(办)、村,对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约束干部在村服务期间行为,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适时开展强农惠农政策、教育乱收费、保障群众生活等方面的专项督查,坚决纠正民生领域的不正之风。四是以政务公开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办事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四是着力构建权力问责督查机制,严肃责任追究。该区把强化责任追究作为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一是采取明查暗访、电话随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经常性督查,建立通报制度,将督查结果与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二是推进党政干部问责常态化。年初出台了《关于强化责任追究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的纪律规定》,对各镇(办)、各部门年度目标落实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投资环境保障情况、作风建设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规定进行问责。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从严查处工作落实过程中弄虚作假、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作风漂浮等问题,确保实现督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升行政效率,为顺利实现依法行政示范区保驾护航。
旬阳县召开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座谈会
旬阳县出台了《关于建立行政审判与政府法制工作良性互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县政府法制办为了贯彻落实该实施意见,于6月8日上午主持召开了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座谈会,县人大法工委、总工会、法院、信访局、人社局、法制办、陕西法力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就县人社局在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县人社局首先对《工伤保险条例》的贯彻落实及工伤预防与处理等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与会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发表了看法,并进行了讨论,县法院就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适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最后与会单位就目前工伤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待完善的机制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座谈会的方式,达到了增进交流,破解行政执法难题,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之目的,形成了行政与司法良好的互动格局。对于进一步提高该县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