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以来,各县区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在吃透政策、摸清底子的基础上,采取多项措施,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
吃透政策,统一思想。年初全市召开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动员会后,各县区认真组织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安康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及时向县区编委传达此次改革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工作要求;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县区先后组织召开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专题会议,安排此项工作,培训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清理规范业务知识;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此次改革各项政策、工作动态及经验做法,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深入调研,摸清家底。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对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及机关混用事业编制的单位详细摸底调研,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清理规范意见及编制部门主动上门调研情况,综合研判各事业单位机构运行状况,查找现实问题,理清改革思路,在与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后,提出了具体的清理规范意见建议。一些县区为规范机构序列,按照“党委直属、党委工作部门所属、政府直属、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的群团组织,机关混用事业编制,镇办属事业单位”的顺序,厘清隶属关系,系统建立基础台账,便于规范管理。
对照标准,清理规范。各县区根据调研摸底情况,对照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方案要求,按照“总量控制、只减不增”的原则,采取“撤并整合、划转职责、核减编制、调剂增编、编制置换、转企改制”等方式,认真制订了县区事业单位集中清理规范意见,相继撤销了一批没有工作任务和不适应发展需要的事业单位,整合了一批职能交叉、业务相近的事业单位,压缩了一批工作任务不足的事业单位编制,适当增加了一部分涉及民生任务较重的事业单位编制,使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更为合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