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媒体关注 > 正文内容

    宁陕县: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宁陕县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查

    作者: 时间:2012-08-14 08:54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秦岭腹地的宁陕县是个县穷民不富的山区小县。
      然而,就是这个山区小县,采取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等一系列措施,逐步缩小区域和城乡教育公共服务的差距,为每个孩子接受教育提供相对均等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短短几年时间里,宁陕县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第一个在全省实施“营养计划”并率先实现“蛋奶工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全覆盖,全省第二个荣获“双高双普”县称号的县……

    财政优先投向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解决了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问题,目前我们做的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能享有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县委书记邹成燕充满信心地说。
      正是基于这一点,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宁陕县,尽管地方财政年收入仅3000多万元,却舍得花钱办教育,每年新增财力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教育。县上出台政策,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按照不低于40%的比例用于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将全额用于教育发展。生均公用经费一步到位,提前达到省教育中长期规划目标。
      从2007年起,该县在国家“两免一补”基础上,自筹资金80多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免除课本费和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科书。同年春季开学起,在全省首开先河地实施农村寄宿学生“营养计划”;从2008年秋季开学起,在安康市率先实现了免费职业教育目标;从2009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个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2010年春季开学起,在全省率先实现“蛋奶工程”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全覆盖;从2011年秋季开学起,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至此,宁陕在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零负担”的教育惠民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和失学,提高了各学段适龄学生的入学率。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100%、99.7%,小学、中学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7%。
      几年来,先后筹措资金1.5亿元,新建、改建校舍4.5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规划超前、设施完备、质量可靠的新校园。近3年来,多方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先后建立起每年百万教育振兴基金、百万学前教育发展基金,“营养计划”、“蛋奶工程”保障机制、高中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免费和职业教育定补机制。

    着力办好每所学校

      一个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特别是贫困山区,突破发展的根本希望还在教育,教育的关键还是办好每所学校。
      该县加快了学校布局调整步伐,以此为突破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县委书记、县长等县级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听课,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提高质量的措施。”县教体局长石功赋介绍说。在学校和学生安全的管理上,实行学校收费和学校安全两个“一票否决”。每年除定期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德育工作督导评估外,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坚持从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入手,大力实施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内容的“双高双普”工作。
      该县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宁陕中学校长赖邦志告诉记者,作为全县唯一的高中学校,他们充分发挥生物、体育和科技创新等特色优势,在校外建立了旱坝苗圃、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基地。同时,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允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推动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鼓励考学无望的普高学生转入职中学习,在毕业返乡时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术。
      2011年,宁陕县“双高双普”工作通过省上评估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荣获“双高双普”县称号的县。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育骨干体系建设和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奋力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今年5月,省创建教育强县专家组一行对宁陕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进行了过程督导评估,“创强”工作已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如今,宁陕县城乡的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效果。目前,已建成省级教育强镇6个、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所;市级教育强镇10个、市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成省一级活动中心、全国县级示范性校外活动场所。

    提高教师育人水平

      教育质量要提高,教师队伍是基础。该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素质”的工作思路,把教师“素质工程”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来抓。
      该县先后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中小学教师三年一轮全员培训规划》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创新创优,争当名师。县教育体育局形成制度,每年都要从县城中小学中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以此来传、帮、带农村中小学教师,推动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共同提高。优先安排教师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做到了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同步调整,并高于相当条件的公务员工资。鼓励引导优秀毕业生、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积极吸引外地骨干教师到宁陕从事教育工作。加大对突出贡献教师、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坚持每年在教师节前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典型。2008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专款,对全县教育系统先进典型进行重奖。全县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出来。
      在优先发展教育过程中,该县结合县情实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学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几年来,全县科技创新及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市级奖213项,省级奖78项,全国奖57项,宁陕中学有10名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的学生被保送进入重点大学。今年3月,在杨凌举行的2012年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区选拔赛上,宁陕中学高一学生陈秋江、张栎炜组成的代表队一举夺得“机器人救援B”项目冠军。
      目前,全县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6%、95%,全县教育教学水平连年稳步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琼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