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3日,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课题安康片结题会在安师附小召开。全市24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的18所学校19个实验课题组向专家组汇报展示了各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
“十五”期间,在中小学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全面启动。我市各实验学校严格按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推进素质教育的硬任务;在接到课题实验任务后,各实验学校积极行动,根据省教育厅所列《课题研究指南》,确定实验课题组成员,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遵循“上下衔接、突出市情、点面结合、子母接轨”的原则,通过严格管理、培训、交流、推广等方法,紧密结合我市“十五”课题研究的实际,为提高全市中小学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科研兴校做出应有贡献。努力成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研究“教与学”问题、和应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示范学校。
市教育局局长杜科持在12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讲话指出,这次结题会议,是全市教育科学领域科研成果的总结会、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科研成果的推广会,更是科研普及、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的培训会,对于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要求,加深教学领域的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科研网络体系,科技与现代手段的有机结合、有机整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有着里程碑意义。
两天以来,全市18所省级实验学校的19个省级实验课题分别进行了演示汇报和答辩。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课题的科学性、创造性、客观性、规范性、难易程度、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定。专家组认为这19个课题研究目标清晰明确,研究方法科学规范,材料积累、归纳和整理完备,管理措施行之有效,研究人员勇于创新,勇于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致同意19个课题结题通过验收。其中果园小学、安康市第一小学、汉滨初级中学、宁陕中学的四个课题荣获优秀等次;安康中学等13所学校的课题荣获优良等次;另外两所学校的课题获合格等次。至此,我市首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圆满结束。
专家组认为安康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这是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水平的有力保证;二是建立一支教科研队伍,这是搞好研究的前提;三是选题科学、合理、创新,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四是加强过程管理,这是课题研究的根本。
安康市电教馆教馆馆长、安康教育台台长赵国虹代表市电教馆对19个课题全部通过评估验收表示祝贺,她希望各实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搞好实验研究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品牌形成,以人为本,强化措施,发挥教育技术设备的最大效益及做好本次会议所取得成果的运用推广工作,推进全市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安康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李孝满总结认为,本次结题活动会非常成功,展示了全市研究技术成果,体现了安康的最高水平,通过展示、汇报、答辩,交流了经验,提高了对实验学校的认识,培训了一批干部教师,希望各学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抓紧抓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与会人员要正确认识这次评审结果,结题的18所学校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总结结题取得的经验,提高研究水平,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科研研究工作,重视教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促进全市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再创新辉煌。
我市省实验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学校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产生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实验校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