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近年来把党建载体创新作为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在抓典型、创特色、树品牌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今年初,他们以“四村”建设和“四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积极创建“双强”示范村和“党员旗帜示范户”,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带”,实现了农村党建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为建设和谐发展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双强”作示范
针对村党支部缺乏应对新形势的思想准备,对在新条件下抓党建力不从心,主动性、创造力的不足,岚皋县把创建“双强”示范村(党建工作强、经济建设强)作为“示范带”建设的核心,打造党建示范村、产业示范村、生态旅游村和文明新村,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地处著名风景胜地南宫山脚下的溢河乡宏大村,一年前,这里还是个穷村。如今,新修的河堤两岸香樟树、玉兰树一字排开,移民新村建设热火朝天,刚刚完工的人畜引水工程,让公路沿线的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城关镇四坪村大部分村民过去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糊糊饭。近年来,村党支部抓住距县城只有2公里的区位优势,积极为群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帮助群众搞销售忙发展,从黄姜、蔬菜到畜禽养殖,让老老实实种庄稼的农民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现在全村50%的农民通过发展产业住上了楼房,人均纯收入也以150元的速度递增,四坪村成了全县闻名的农业经济强村。
像宏大和四坪这样的“双强”示范村,该县还有25个。为提升示范村的创建水平,县上在每个创建村确定一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一个县直或乡镇部门挂联帮扶,一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包抓,县委书记陈勇亲自包抓宏大村,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创建“示范带”的积极性。在建设资金上,按照县上补一点、乡镇挤一点、包挂单位扶一点,村上自筹一点的办法,集中力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创建效果。据统计,今年,县上为“双强”创建村通过项目争取、信贷扶持等途径共投入资金7700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00多件。
党员带头富
陈吉术是横溪乡油坊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县级“党员旗帜示范户”。他过去和其他村民一样,靠着几亩瘠薄的土地过着日子,家里3个孩子每到开学时,就为孩子的学费而发愁。2002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尝试着养起山羊。今年,他通过县级包挂部门的帮扶,已盖起两座标准化羊舍,山羊存栏100多只,预计年底收入2万多元。
陈吉术的成功,为村民们探明了致富道路。今年初,他把家里的18只羊让村民左立新圈养,期间母羊下的羊羔归左立新所有,卖成品羊赚的钱两家对半分。现在,左立新已存栏38只羊,并把原先居住的一间斗房改造成羊舍,自己重盖起了三间新房。目前,油坊上下除了在外打工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羊,成为全县养羊专业村。以
“学在农家、富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为目标,县上通过技能培训、资金扶持,把“党员旗帜示范户”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引导农村党员积极投身产业建设,成为学习实用新技术、提倡文明新风尚、寻找致富新门路、营造居住新环境的带头人。目前,该县已创建“党员旗帜示范户”300户,带动了2000余户能人大户积极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让500多户困难群众走出困境,358名党员产业建设标兵和致富带头人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
四季乡长梁村党员吴锋坚持钻研魔芋种植、烘炕技术,成为年收购魔芋60吨的种植加工大户,他还组织成立了魔芋协会,对群众进行技术、销售、信息服务。在他的带动下,长梁村今年的魔芋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了100余亩,人均仅此一项增收250元。
“特色”唱主角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带”的创建,不仅有效凝聚了党建资源,还打造出了一批有特色的精品项目,成为体现典型示范综合效应的“样板”工程,形成了沿旅游主干线发展的带状经济链。
结合各村的经济优势,县上提出并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示范项目,营造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户有示范项目”的格局。四季乡头桥村是县长赵良亭的创建联系点,凭借紧靠县城的地理条件和农家乐的良好基础,争取项目资金进行了旧房靓化、环境绿化、院落美化、道路硬化,建成了杨家院子“农家乐园”,吸引了大量市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三彩农家乐主人杨文芳就是其中一户受益者,他的房屋通过改造装修后,面貌焕然一新,每天接待客人都在5桌以上,最高一天能接待16桌客人,年收入比去年增加1万多块钱。乡党委书记左宏伟介绍,经过改造后的杨家院子农家乐预计到年底,收入可超过30万元。同样溢河乡发挥南宫山的生态旅游优势,组织全乡党员干部义务投劳植树,建成一条10余公里长的“绿色迎宾大道”,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营造了旅游发展环境;地处偏远的横溪乡发挥资源优势,扶持引导党员群众发展舍饲养羊,打造“养羊基地示范乡”,全乡饲养山羊2万只,实现养羊户人均增收150元。
“示范带”建设引入了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各创建村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县已建立村级企业119个,年收入达240万元。蔺河乡光明村抓住大型工程和城镇开发的有利时机,采取支部领头、党员集资、群众入股的办法,相继办起了加工厂、砖厂、运输车队等经济实体,集体资产达到30余万元,不仅提升了党支部解决村级事务的水平,也相应地增加了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