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已轮回了46年。46年里,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安康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安康教育同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安康正欣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安康市政府与时俱进地确定了发展绿色安康、发展药水游的发展战略。同时,几条重要的交通线在安康交汇贯通,构成了安康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天的安康正以求贤若渴的心情渴望着各类人才,期望着“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
历史与现实
安康地处秦巴之间,自秦就开始设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次的战乱破坏阻碍着安康的发展,也制约着安康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放前,安康仅有普通中学、初等职业中学各一所,小学262所,在校学生1.2万人,专任教师454人。平均每万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93人,其中大学生0.42人。建国后,安康迎来了全新的、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安康人民也因此而迸发出空前的创造力和创造激情,同时更加激起了对人才的渴求。1959年安人终于结束了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创办了安康历史上第一所自己的一所大学——安康大学。出于对安康的发展以及对安康教育的责任,早期的安大人无私地拼搏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短短的三年里,为安康的发展建设培养了几百名优秀的人才,而这些优秀的人才亦不辱使命,成为安康各行各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正当前辈们为实现更为宏大的蓝图时,却在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而忍痛停办了自己亲手创建的安康大学。历史仿佛和安康人民开了一个玩笑——一个一直萦绕在安康人心头的玩笑,那是一种痛,一种文化上苍白而无奈的酸痛。机遇出现在一九七八年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安康专修科”的那一天,在看到曙光的同时,安康师专人牢牢地抓住了这一次机遇,在付出艰辛、汗水的6年拼搏奋斗中,1984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独立设置的“安康师范专科学校”。虽然与心中的期望略有差别,可安康人坦然并欢欣地接受了。因为,差距是现实的,我们当时并不具备成立本科院校的基础,而当时安康师专培育的人才亦符合当时人才使用标准与环境。27年来学校先后为地方培养出本专科人才12500余人,他们为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诸如:张玉梅、徐平、张京国等均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毕业生中有9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称号.32人次获省级劳模优秀教师称号,30多名毕业生继续深造并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在全省统一组织的各类统测中成绩优异,近几年来专升本浮动学制考试中成绩均列全省前茅.录取人数占在同级在校生的30% ,高于全省15%的平均水平。三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91%、73%、83%。可历史总是在发展着,如今的安康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环境,不但成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而且汉江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也被国家列为西部重点开发项目,同时发展安康中药产业、生态旅游亦是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面对如此历史机遇,安康在发展中逐渐显露出人才的匮乏——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匮乏。
“天地之间,贵莫人焉”。作为社会进步的羞础——经济,其发达与否决定于教育的支持,只有发达的教育才有发达的经济。西方经济之所以发达,不但有其历史的原因,更有其发达的教育的原因;清朝以前的中国之所以领先世界上千年,不但有提前进入农业社会的原因,也是与其发达的教育分不开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不但有英明的政策原因,更有国家重视教育发展的原因。可安康现实的数字是冷酷的:295万安康人中本科以上学历者7873人,只占0.265% ,其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有1668人。在一个缺失人才即意味着缺失发展动力的时代,这对安康欲在未来15年将发展成为5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来讲,是一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这并不是说安康人只有如此之少的本科生,而是因为多年来的本科学生绝大部分流向其他地方,例如2000—2003年的时间里,回安康工作的本科生仅为400人。人是有能动性与意识性的,他可以自由选择去向,但更深的原因是因为安康没有一所自己的本科院校,无法培养安康自己“用得上、留得住”的本科生。教育基础的薄弱,必然造成全民整体素质的下滑,全民整体素质的下滑必然严重滞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滞后必然造成更多的人才流失,安康因此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所以,呼唤一个属于自己的,能为自己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科院校——安康学院,成为295万安康人民的共同心声。
众志成城
安康师专领导当年曾接到过一封学生家长的来信,这名学生因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千里之外的某省本科大学,因经济原因,加之路途遥远,这名学生已三年没有回过家。信中这名家长深深地叹道:如果安康有一所自己的本科大学,孩子就不用远在千里之外三年无法同父母见面,更不会连见奶奶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这封信深深地震撼并刺痛了师专党委领导,从此,质量办学、坚决升本成为师专人的工作核心。于是,在一系列的工作准备后上报安康地委、行署,表达了升本的原因、愿望与决心。安康地委、安康行署当即就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安康师专升本建院的工作纳入《安康经济建设十五规划》中,于1999年开始启动升本建院工作。
“天予弗取,必受其咎”。在漫长的准备与等待中,机遇再次降临安康与安康师专,出于对生存的忧患和发展的忧患,安康市委、市政府及安康师专以只争朝夕的忘我工作态度抢抓着千年难遇的机遇。在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战略的指导下,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以及省教育厅也对安康高等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关心,主管领导多次来安康视察指导,明确要求师专加快升本步伐,并在各方面予以倾斜,在过去5年里累计向安康师专投入5000万元,并将在未来5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支持安康学院的建设。安康市委、市政府亦及时启动建设安康学院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列入《绿色安康规划纲要》,在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申办安康学院列为政府2004年重要工作目标,欲聚全市之力,推动升本建院。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市长刘建明为组长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申办工作,并对各部门提出特事特办的原则,保证升本工作建设通道的全面畅通。市政府及所辖10县区承诺在未来5年共拿出3000万元支持安康学院的基础建设,同时规划用地1000亩支持安康师专的发展。市委书记黄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吾勇、市长刘建明、市委副书记刘维东、副市长巨拴科、市长助理钟顺虎等多位领导多次到安康师专视察工作,并为升本建院提出许多建设性、指导性意见。而安康师专亦在27年的苦心经营与发展中,稳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不断地增强了自己的办学实力,在与各方合作的同时,逐步奠定了多学科建设发展的良好基础,基本具备了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
学校领导班子依照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为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不遗余力。在校生规模连续5年以20%的速度增长,固家资产翻了两番。而各教学系部均选配了思想过硬、作风扎实、学术造诣较高、高学历、高职称的领导干部,从而保证了校系两级管理工作高效的运转,为升本建院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质的飞跃
今天的安康师专占地面积509亩,规划用地1000亩,校舍面积19.6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10.30万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的图书馆是陕南最大的图书馆,其面积为1.4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60.5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7.5万种),是安康市的文化形象标志物之一。另建有400M 300M田径运动场各一个,0.4万平方米体育训练馆一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07.7万元,另有日本政府贷款2171万元的设备项目正在实施,专业实验室34个,计算机房12个,计算机1085台,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室10个,多功能报告厅2个,英语调频广播站一个。
快马尚需健儿骑,硬件不能说明一切。近年来安康师专的软件基础建设亦非当年可比。目前学校开设2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5029人,现有教职工581人,其中专任老师327人.教授15人,副教授107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学位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4人,另有在读研究生71人,高学历教师(含在读)共计1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3% ,聘任兼职教授39人,外籍老师2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l人,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获曾宪梓奖5人,全国优秀教师l人,省劳模2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数据胜于雄辩,今天的安康师专在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量变的积累,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学校以务实的精神,坚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教学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自1995年以来,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203篇,其中核心期刊205篇,有7篇被国际三大权威检索SCI、EI、ISIP收录,29篇被CA、MR等收录。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及工具书144部。2000年以来,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91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64项。《安康师专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成为学术研讨的重要园地。
所有种种.表述着295万安康人民和各级政府及领导对安康师专发展的关心与呵护.安康师专正是在这种关心与呵护的支持下经过长达27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安康培养出万余名可用之才。今天,时代再一次向安康师专提出要求,要求培育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安康师专将立足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本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创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型本科学院宗旨,为建设绿色安康,发展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和开发利用安康生物、矿产资源,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用型人才,当然,升本建院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的安康学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建设一所合格本科院校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安康96万人民、各级政府及领导的关心与鞭策下,在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安康学院一定会越走越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