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做活“山水”文章,旅游业呈蓬勃发展、赶超进位之势,其兴县富民、壮大三产成效更加明显。截至6月底,该县旅游接待人数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全年可望实现旅游接待200万人次以上。石泉,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也是大幅提升。
大山水做成大文章
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云雾仙山雄奇之美、后柳水乡轻柔之美、燕翔洞天梦幻之美、中坝峡谷幽静之美、子午银滩浪漫之美……丰富的资源禀赋形成了石泉“山、水、洞、峡、滩、城”六大生态旅游开发版块。加之石泉林地资源多,空气质量好,森林覆盖率高,让石泉具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的硬件基础。
思路清才能方向明,这是科学。为了做大山水文章,做强生态旅游品牌,全力融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旅游格局,建设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石泉县委书记马晓旬、县长李启全科学分析优势,果敢地提出“一县一产业兴旅游”战略定位,并致力于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战略产业。
干得好才能发展快,这是真理。石泉在旅游发展中规划先行,引进高资质、有实力的策划机构对石泉县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策划,编制完成《石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整合提升规划》和《云雾山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后柳水乡修建性详细规划》、《汉江石泉段水利风景区控制性规划》、《杨柳风情园和杨柳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灵雀山佛教文化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定位准才能干得好,这是实践。曾经,石泉人推介家乡时各执一说、言辞零碎。如今,由该县宣传部门牵头打造的“石泉十美”已成为石泉人递给外界的统一名片—这四个字简洁响亮且底蕴丰厚,是石泉近年来推动文化、旅游共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大手笔。由此也得出了全县旅游定位于围绕“山水田园、生态休闲”做文章,让周边城市的人来体验这里的山水、感受这里的休闲、品尝这里的美食。
大招商建成大景区
旅游业做大做强离不开大手笔策划、大资金投入。而作为国贫县的石泉财力有限,如何盘活优势资源做到资源开发与地方发展双赢呢?该县坚持遵循四大原则。首先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力、群众参与、要素联动”的原则。在政府主导进行资源普查、科学决策、规划引领的前体下,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力军作用,把企业始终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的主体,并积极引入群众参与景点建设、旅游服务及旅游产品开发经营。其次是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完善服务体系,配套项目建设,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让山更绿、水更清,使景区开发与自然和谐。三是坚持文化与旅游结合,铸造特色品牌的原则。景点是形,文化是魂,寄文化之魂于旅游之形。始终把地域文化的挖掘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来树立景区品牌。四是注重招商引资、项目推动原则。把招商引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全面放开放活旅游市场准入,出台了系列旅游招商政策,并多次在安康、西安、北京、郑州等地举办石泉旅游资源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参与全国旅游交易会、西安旅游产业博览会。
目前,石泉县已成功招引了大唐电力、陕西仟佰众、陕西秦巴山水、西安热点文化传媒等10余个投资主体实施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先后签约燕翔洞、中坝峡谷、后柳水乡、莲花湖水上旅游、子午银滩等旅游招商项目10个,总投资近9亿元,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投资3.32亿元。
大机遇带来大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陕西省政府《决定》的出台和全省“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和“打造秦岭山水度假旅游胜地”的统筹规划,以及打造“以千里秦岭、千里汉江为代表的山水生态度假旅游”品牌战略的实施,安康旅游产业发展的地位将得到全面提升,也为石泉势头强劲的旅游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
今年,石泉县又启动了“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打造全省旅游强县”和“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目的地”工作,进一步理清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思路、目标和原则。目前,该县正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精品”,重点把县城做成旅游县城、把南区作为生态旅游区(核心区)、把北区云雾山做成生态和人文良性结合的旅游区域,全力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成2个“AAAA级”景区,其他景区均达到“AAA级”的标准。同时,该县还将进一步加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力度,进一步深化旅游宣传营销,按照“主攻关中、拓展周边,进军西北、走向全国”的渐进原则,采取“稳近拓远、固老培新”的营销策略,全面推销旅游产品,竭力促使其旅游产业搭乘陕西“建设国家中央公园、打造秦岭山水度假旅游胜地”的东风走向全国,让“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旅游品牌在全省叫响,在全国有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