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市司法局以法治文化建设年为抓手 着力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作者:罗辉 张驰 时间:2012-11-20 08:00 来源:市司法局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以“法治文化建设年”为抓手,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美好安康”“法治安康”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提供了有效的法制保障。
      年初《安康市司法局法治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晰了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方向,推行法治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将法制宣传栏、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屋、法律明白人“四个一”落实纳入“民主法治村”创建的基本内容。一是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普法文艺演出”活动。7月份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了“安康市‘六五’普法大型法治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演出节目以“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美好安康”为主题,以“八千举措抓化解、力促三秦大和谐”、“6+1”司法惠民工程、“访民意、送法律、调矛盾、解民困”等内容为蓝本,编排了16个宣传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的节目,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活动,首批在全市政法机关和19个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法治文化进机关活动,完善了机关法制教育宣传栏、学习园地,确保每人一套法律知识读本,在办公场所、机关周边设置法治名言、警句、格言,将法治文化融入机关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之中,打造富有机关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法治文化。三是全市各级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面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建成各种形式的法治广场10个、主题公园3个、主题长廊21个、主题街区18处,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也学法”的浓厚氛围。四是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在镇村广泛开展“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法制宣传专栏,一个固定的法制教育阵地,一个法律图书角,一支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每户有一个“法律明白人”。目前,全市70%镇和60%的村实施了“五个一”工程,为繁荣农村法治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制定了“五有一无”法治小区标准并在全市开展了“法治小区”创建活动,着力提升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六是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今年,该局与新浪陕西微博联系,在市县(区)司法局开通了官方实名微博,组建法制宣传微博军团。与移动安康分公司签订了运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的框架性协议,搭建 “普法手机报”、手机短信平台,同时利用“校讯通”和“社区矫正人员GPS定位管理平台”向特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定时发送普法短信。七是扎实组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市、县区都举行了隆重的“法律六进”活动启动仪式,开展了有规模、有声势、有效果的“法律六进”宣传活动,市水利局周密组织《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电视竞赛活动,市国税局开展“千人万件”税法知识竞赛活动,市教育局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八个一”活动。宁陕、旬阳、岚皋、汉阴等县实行成员单位法制宣传通知单和报告制度。石泉等县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村、社区建立了法制学校,汉阴等县在基层组织中全面配备了专兼职法制宣传员。全市有80%的社区、75%的村建立了法制宣传活动室,配备了法制宣传员、法律明白人,定期开展群众性的法制学习、宣传活动。近期,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双创办、市司法局联合对市直单位和部门、十个县区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双创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全面充实调整和新选配了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落实了法制教育课程。该局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团,积极为政府重大项目洽谈、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建议和意见。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打包”式法律服务,成立市双创工作法律顾问团,为双创工作提供法律服务。     
      据了解,全市共组织法制宣讲团11个,巡回宣讲875场次;创办普法依法治理简报7种,刊出2451期;编印普法书籍23种350万余册,发放法制宣传材料760万余份,刷写永久性法制宣传标语850余处,建立固定宣传橱窗、板报3000多块,制作精美法制宣传展板652块,组建法制文艺宣传队1个;常年活动在乡镇的法制文艺宣传队3个,开展法制宣传活动360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200多万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