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迈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该区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抓好制度落实见成效为目标,不断在真抓实干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实行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农村党建工作述职、农村党建年度考核、党建工作问责,进一步落实镇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和党支部书记“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并签订了农村、机关、街道社区、非公企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目标化管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对班子软弱涣散的村下派党组织第一书记加强领导,对党建工作薄弱的村下派党建指导员协助抓好组织建设,对经济发展缓慢的村下派经济发展指导员帮助理清思路、培育产业、落实增收项目,不断促使基层党建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建立领导党建联点机制。结合“三级联创”、“三联共建”,区委将全区34个镇办划分为9个片区,实行区委常委包抓片区,每名区级领导联系一个镇办,包抓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综治平安建设示范村、村级便民服务示范站、党建联系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定常委每季度召开一次片区工作座谈会,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安排部署下一季度工作。各片区采取抓典型、抓示范的工作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特点,每年至少培育1-2个在全区叫得响、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实现联一镇一村,兴一项产业,包抓一个示范工程,包联村当年农民人均收入净增500元以上,促进社会事业上一个台阶、村级党组织当年晋升一个档次。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上经验推动面上工作,从而提高全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建立党建工作例会机制。建立每年定期召开全区党建工作会议、半年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常委会度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对不同时期的党建工作重点进行研究和部署;每季度利用2—3天时间,采取会议交流、现场观摩、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各基层党委副书记进行党建工作汇报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这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学习,增进交流,拓展工作思路,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面上工作。镇办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听取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建立党建督查考核机制。出台《汉滨区党建组织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在考核内容上,既有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常规工作,又有各党委自主申报的党建组织创新工作。在考核方式上,更加注重平时考核和党建组织工作创新,要求各级党委要从每一项具体工作入手,把功夫下在平时,把精力用于落实,并将考核和督查结果作为评价镇办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据。采取督查、巡回检查、随机抽样检查等方式,每季度不定期地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加强对党员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落实情况,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差的镇办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组织员当年不能评优,并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建立党建工作创新机制。为增强基层组织创新活力,推动工作、交流经验和服务领导决策,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党建工作创新机制,并将党建创新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由各党组织自行创新命题,每年确定1至2个重点创新项目,进行专题调查研究。通过精心提炼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全面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严格评定"党建工作创新奖",积极鼓励各级党组织探索新制度、新机制、新方法,切实解决好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以"点"上的创新激发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活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近年来,全区形成的《推行“1+4”的党建模式,构建“1÷4”联动格局》等创新课题,入选《人民网》全国第一届基层党建典型创新案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