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是祝福,也是向往。
安康,充满祥和,尽显平安与和谐。
过去几年,在这个以安康命名的城市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革命。
号角吹响的那一刻,每个人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和坚持。决心和毅力等高,责任与使命同在。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每个人的内心都沉淀了太多的回忆和感慨,但是,他们从未退缩,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名字叫安康的城市,这是我们山清水秀的家园,是我们魂牵梦萦的故土,是我们血脉相依、荣辱与共的山水城郭。
领导率先垂范,民众迎难而上,“国字号”荣誉志在必得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安康有多重要?
也许只有居住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最为清楚。创卫之前的安康,受经济、用地、交通等因素制约,城市规划起步晚、公共空间不足、设施不配套、管理水平低、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
要让这座依水而居的城市靓起来、美起来、精神起来,这是上至决策层,下至普通百姓的共同心愿。但是,要取得国家卫生城市这面“国字号”荣誉又谈何容易。
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作为推动循环发展的重大举措、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手段、保障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建设美好安康的实践。
很快,一个组织严密的创卫网络体系组建完成。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指挥,17名市级领导任副总指挥,39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市双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干部从事双创工作。对市级领导实行包抓片区和联系镇以及办事处创建,29名市级领导抓好16个片区和13个镇及办事处双创工作。各级各部门各片区成立相应机构,由主要负责同志承担第一责任。
创卫工作成为安康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亲自部署双创工作,多次实地指导,解决问题、推进创卫。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创建,围绕创卫的重点和难点,专题调研、组织视察。市双创指挥部把年度创建任务细化分解到119个市直部门、中省驻安单位、汉滨区、高新区、各片区和9个县,限定完成时限,实行目标管理。
严肃纪律,剑指创卫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双创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和双创责任追究办法,市纪委、监察局出台了双创问责办法。市双创办建立了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季度考核、督办通报等制度,并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跟踪问效。四年来,市委、市政府共兑现双创奖励资金967万元,22个单位受到了黄牌警告,9个单位被一票否决,督促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各片区强力推动各项创卫任务落实。
以人为本重建设,完善功能惠民众,国卫创建气势如虹
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主题,紧扣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以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突破口,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市民素质为根本,全面推进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十六项专项整治和四项长效机制建设,举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坚持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作为创卫的基础工程,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投入、高标准建设,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2010年6月,被全国绿化委命名为绿化模范城市;今年9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通过省级初审。
科学修编城市规划。紧紧围绕打造核心、开发江北、提升江南、西进东延的基本思路,按照一江两岸、山水环绕、桥道贯通、组团相连的城市结构,以十大标志性工程为有力抓手,建设一江两岸彰显独特魅力神韵,开发江北新区展示现代城市形象,提升江南老城品位体现历史文化特色。推进城市路网建设,投资37亿元新建道路16条,秦岭大道、花园大道、香溪大道等交通组织工程建成投用,极大改善了城市形象。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建成羊皮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投资1.4亿元建成江北和江南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76%。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重点房地产开发配建的14个人防工程用作地下停车场交付使用,确定116个单位对外开放停车场,划定临时性停车泊位2025个,设置“三车”停放点560处。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建成宝业、开亮、马坡岭、兴安小区农贸市场以及满意建材市场、康宏物流市场、金州广场花卉市场、兴华水果批发市场、东关牛羊肉交易市场,改造提升了水电三局和周边镇9个农贸市场,新建了10处节令果蔬便民小市场,多数小区便民果蔬店满足小区居民需要。提升市政配套设施。建成亲水广场、桥西广场、汉调二黄广场,兴安公园加快改造,启动了高新、居尚市民广场和高新区生态文化公园、生态商业公园、生态运动公园以及陈家沟街心公园建设,汉调二黄园二期、西郊公园、瀛湖路街心公园、香溪隧道口休闲公园正在筹建。天然气江北管网全部铺设到位,累计建成公厕97座,修补城市路面10万平方米。实施绿化亮化工程。着力推动以公共绿地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围城绿林为主体、以庭院绿化为补充的绿化建设,创卫以来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8.6平方米增加到9.3平方米,特别是今年造林绿化规模空前,仅城区栽植大树超过两万株。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一江两岸亮化工程,并立体亮化临街建筑立面,打造出了色彩斑斓的城市夜景。
专项整治势如破竹,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公共卫生水平提升有目共睹
坚持把整治作为强势创卫的重要手段,扎实推进16项专项整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据市统计局调查,99.6%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容市貌状况得到改善,对市容市貌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7.8%,2010年5月安康入选《南方人物周刊》“中国十座宜居小城”。
整治环境卫生。签定门前四包责任书1.6万份,落实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设施责任。每天投入环卫作业近800人和清洁车380辆,对中心城区155万余平方米的市政道路、背街小巷和公共场所实现全天候地清扫保洁。整治城市四乱。两年来,累计处罚乱停乱放1.4万车次,查处乱泼乱倒1483起,清除乱贴乱画5.08万条,取缔流动占道出店经营1.85万人次,暂扣物品4285件,劝诫纠违5万余人次。整治交通秩序。累计施划道路标线1.5万平方米,更新交通信号灯60套,安装道路交通标识牌800块。查处交通违规行为1.5万起,媒体曝光7600辆,处罚6000人次,行政拘留108人,纠违教育2万人次。整治背街小巷。对140条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建成中渡路、培新街14条六小行业示范街区和文昌巷、府学巷等10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巷。整治门头牌匾。坚持“一街一景、一楼一线、一店一牌、整齐规范、美观特色、硬质材料”的设置原则,在规范设置5000多块门店牌匾的基础上,今年通过整治又更换了2395块。整治建筑工地,限期整改79家,查出渣土车带泥上路抛撒滴漏1200车次。投资7000万元建成19个简易垃圾填埋场、350个景观式垃圾屋、30辆环卫车辆、2530个垃圾桶和果皮箱。
严格按照创卫标准要求,始终坚持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向,扎实有效地推进城市公共卫生提升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市民健康意识,提升了市民健康水平。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市区成立了健康教育所,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达98.12%。累计发放健康教育材料40万份,并以新闻媒体为主阵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强化农产品水产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禽畜屠宰环节监管。上市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40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建立了质量信用档案。全市三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强化传染病防治。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率100%。常规免疫疫苗全程接种率和流动儿童建证建卡率及接种率均达95%以上,安全注射率100%。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自愿无偿献血率100%。全市连续三年来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严格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对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和微小气候等进行监测,合格率为95%和97.9%。扎实推进六小行业整治,六小行业合格率达到90%。定期监测饮用水水质,水质抽检监测合格率达到98.9%。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举办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20余场次,培训技术骨干2000余人。20多万群众受到病媒生物防制教育。今年9月,我市病媒生物防制通过省级考核鉴定。
呵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倾力打造舒适宜居秀美城市
坚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市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全市三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建设生态安康。市委、市政府今年印发了加快生态安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舒适宜居的城市生态系统等五大生态系统,要求“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生态市目标。目前已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个、生态镇3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镇6个、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镇71个、生态村54个,3个镇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优美镇,240个单位绿色创建达标。
狠抓污染减排。累计争取中央投资6.9亿元,启动21个城镇污水处理场和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已完成投资9.37亿元,年底前10个县区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将全部建成投运,8个城镇污水处理场将建成投入试运行。同时,全市还关停落后产能企业及生产线57家,拆除燃煤锅炉7台。
全力保护饮用水源地。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界桩20个,警示标示牌3块,隔离网260米。开展水源地执法检查6次,检查沿江沿河企业113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5份,关停无污染治理能力企业13家,行政处罚18家。汉江出陕断面水质控制在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城市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多措防治大气污染。开展六小行业油烟污染执法检查,检查餐饮旅馆业和早夜市摊点600家,督促安装油烟净化设施200台,取缔石灰窑炉灶56户,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20份,行政处罚5家。2009至2011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分别达到362天、357天和362天,保持全省最好水平。
根治的是顽疾、改变的是环境、塑造的是形象、凝聚的是人心、带来的是效益,造福的是百姓……这就是创卫带给我们,带给这座城市的改观和嬗变。这样的改观仍在继续,创卫仍在继续,创卫没有终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