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阳光普照民心暖——安康市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综述

    ——安康市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综述

    作者:肖岳权 向诗兵 李万华 时间:2013-01-09 10:00 来源:市人社局 字号: 打印

      今年安康的冬天格外寒冷,但这里的城乡老人却感到暖意融融。这种暖意源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从2009年全市第一个国家试点县宁陕到2010年第二个国家试点县石泉,到2012年7月,三年时间,全市10县区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据统计,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市应参保城乡居民142.5万人,实际已参保141万人,参保率为99%,其中34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了养老金,顺利实现了由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的跨越,深刻改变着数千年来农村“养儿防老”的习惯传统,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退休金”,他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抓领导 强考核 保障有力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更是关乎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覆盖面最广、受益群体最大、关注程度最高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其列入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 “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组织、宣传、人社、编制、发改、公安、民政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县区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责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市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把工作责任切实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将城乡居民参保率、享受待遇发放率列为对县区政府和人社部门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每个县区都将此项工作列入对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确保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扎实推进。在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还在财力保障上予以最大限度的倾斜和支持,在落实好缴费财政补贴和兑现好普惠性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市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60元/月,宁陕县将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00元,石泉、汉阴、旬阳、镇坪、汉滨等县区建立了梯次递增基础养老金机制,汉阴、紫阳还对中度残疾人员参保缴费每人每年补贴50元。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用于缴费财政补贴和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资金达6400万元,相当于我市一个中等县一年的财政收入。

     

    抓基础 强队伍 网络有形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对象点多面广,居住分散,经办工作量大、要求高。针对这一特点,市委、市政府和市县区编委高度重视经办服务网络建设,市上成立了正县级经办处,各县区均组建正科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165个镇(街道办)设立了社会保障服务站,2400多个行政村聘请了村级协理员,每个县级经办机构平均有14个编制,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专职经办人员,市、县、镇、村四级经办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旬阳县重视加强村级经办队伍建设,全县318个村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站设置3个岗位,站长1名,协办员2名,工作经费按照每站每年1500元拨付,村协办员待遇从公益岗位补贴途径解决,站长每月150元,其他工作人员每月100元,所需资金列入当年县财政专项预算。镇坪县各镇至少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82个村(社区)均配备了协理员,并实行绩效考核,按照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分别发放补贴3600元、2400元、1200元。石泉、宁陕、紫阳等县充分利用便民服务中心和镇社保站,积极搭建镇经办服务窗口,并建立了信息查询平台,方便群众参保和个人权益信息查询,初步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四级管理、三级经办”的服务经办网络,实现了“服务网络向下延伸、数据管理向上集中”规范模式。

     

    抓宣传 强引导 氛围有势

     

      宣传引导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关键环节。坚持多措并举,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试点启动后,市政府多次召开动员会、工作会安排部署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先后在汉滨区、平利县、旬阳县组织召开现场会、养老金发放仪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人社厅分管厅长亲临现场、讲话动员、亲自将养老金发放到群众手中,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各县区都将宣传引导作为扩大参保的基础工作来抓,积极采取召开培训会、印制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标语、开展文艺巡回演出、组织县镇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等手段,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沟沟壑壑。石泉、平利、旬阳等县还编印了《致全县城乡居民的一封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指南》3万余份发放到城乡居民手中,做到人手一封、户均一本,家喻户晓,并抽调文艺工作者精心编排节目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政策,引导参保。紫阳、白河等县通过开办电视专栏、发手机短信、巡回宣传车、发放新农保挂历等形式将政策宣传到户。各县区均组织县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算帐对比,讲清实惠利益,打消思想顾虑,鼓励群众积极参保,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实现了“不识字的人听懂了政策,识字的人读懂了政策”,政策宣传知晓率达100%。

     

    抓兑付 强信誉 掷地有声

     

      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是既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展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和政府的信誉和形象,一旦中断或停发,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和损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县区必须做到按月足额不间断发放,每月25日前必须将养老金发放到群众个人银行账户上,既是工作要求,也是对参保群众的承诺。对个别县区出现养老金迟发的现象,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处派出人员上门督办,查找原因,下发督办通知,限期整改落实。特别是代发的“八大员”工龄补贴部分资金,因人群结构复杂,涉及主管部门多,一度时间因上级补助资金未按时拨付,县区政府想方设法,拆借财政资金进行垫发。全市每月2700多万元的养老金和工龄补贴,按时发放到群众手中,真正做到了“宁可政府财政吃紧,也不让群众利益受损”。

     

    抓管理 强服务 便民有方

     

      新农保在我们县上方便得很,缴费干部上门收、领钱各村都有金融服务点。”这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群众缴费不出门、领取待遇不出村”,只是安康市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管理、强化经办服务、便民利民惠民的一个缩影。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处编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务手册》,制定了经办服务规范,明确了市、县、镇经办机构和村级信息员工作职责任务。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简单明了的办事流程,在业务经办场所悬挂图文并茂的业务流程示意图,让群众一看就明,一次办好,不让参保居民群众“来回跑”。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庞大的群体和繁重的业务量,市县经办机构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一项任务抓紧抓实,先后组织信息系统操作应用培训15场次,10县区和高新区165个镇配备信息系统网络终端320个,实现了省市县镇四级联网,参保登记、个人缴费、个人账户、待遇发放全部实现系统化操作、信息化管理。在便民惠民上,各县区都将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作为出发点,把惠民政策通过便民措施落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紫阳县在参保登记和个人缴费中,坚持上门服务,各镇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设备腾出来,让干部带上设备深入农户家中办理参保登记、证件复印、图像采集;平利县注重加强与协作的金融机构配合,在98个村(社区)设立养老金发放代办点95个,让享受待遇群众不出村就能领取养老金。旬阳县投入资金120万元统一设计制作了城乡参保居民专用档案盒、档案袋和其它硬件设备,全县26万参保群众建齐了县、镇、村三级档案,实现了“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保障进行新的部署,安康市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运用新思想,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努力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让城乡居民养老无忧,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殷乔伊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