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代表工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2012年,安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走基层、访代表、转作风,着力在提高代表素质上下功夫,在促进代表履职上出真招,在强化建议督办上重实效,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维护代表民主权利,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为代表依法履职创造良好条件,使全市的代表工作呈现出亮点纷呈、生机勃勃的景象。
加强培训提素质。针对全市县、镇人大去年刚刚换届、新当选的县镇人大代表达70%左右的实际,市人大常委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深入县区指导市县(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以组织法、代表法和监督法为主,兼顾县区实际,请领导和专家授课,保证了培训效果。各县区先后完成了新当选县镇代表的培训工作,培训市县(区)镇人大代表数占到应培训代表总数的90%以上。 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市镇(办)人大主席培训工作,全市161个镇(办事处)人大主席(主任)和10县区部分人大干部共173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学习。培训期间还组织13个镇(办)人大主席(主任)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镇(办)人大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切实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服务履职出真招。今年,安康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市人大代表视察方式,委托县区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市人大代表围绕循环经济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旅游产业发展、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重要问题,首次在县区间开展异地交叉视察。6个县顺利组织开展了对口交叉视察,其他4县区在本县区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了集中视察。实践证明,异地交叉视察有利于代表开阔视野,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知情知政,站在全市的角度了解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代表履职热情,提高履职的质量和水平。参加异地交叉视察的代表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共邀请了36名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100余人次的市人大代表参加相关调研、视察活动。建立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代表制度,下半年,常委会34名组成人员均在本人所在县区代表团的基层市人大代表中选定了3至5名代表“结对子”重点联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建明率先垂范,带头于8月17日深入到“结对子”联系的郝建华、张文学、李颉三位代表的住处或单位进行走访,详细了解代表们的家庭、事业、生产及生活等方面情况,面对面地征求他们对“一府两院”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尤其是代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一年来,常委会组成人员采取电话联系、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104名基层市人大代表进行了重点联系,基层代表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强化督办重实效。多措并举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224件建议、批评和意见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常委会在代表所提建议中选择了14件作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委室对口督办。通过将代表建议的相关工作列入常委会监督议题、邀请提建议的领衔代表参加相关工作视察调研、召开重点督办的建议办理情况座谈会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加强与代表面对面沟通,力求办理工作取得实效。如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安康城区回民墓地征地经费的建议”、“关于安康城区长途汽车站搬迁到市区周边的建议”、“关于科学配置中心城市医疗资源的建议”、“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等意见建议的办理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激励先进,常委会通报表彰了16个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对评选出的17件优秀代表建议进行了表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