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旬阳县以开展“信访工作落实年”活动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深入“三无”县和“五无”镇、单位创建活动,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一是责任夯得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年初与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12年度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本辖区、本部门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化年度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考核办法。制定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信访事项责任分工的通知》、《县级领导包抓解决影响全县社会稳定突出问题责任分工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领导干部主动做好接访、下访、约访和回访工作,带头包抓重点信访案件,亲自上手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夯实了领导责任。各级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信访工作。全县上下形成了信访维稳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体系。
二是基层打得牢。健全完善了县、镇、村、组四级信访网络,将信访工作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辐射全县、上下贯通的信访工作网络。强化业务培训,于2012年4月结合村“两委”班子轮训和8月上旬全县科级干部轮训,对680名村支书、村主任和300余名科级干部信访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行了专题辅导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镇综治维稳中心和村(社区)信访员的工作优势,督促其尽心尽力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使绝大多数信访问题在辖区内就地消化,越级访不断下降。
三是源头控得好。实行严格的信访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项目建设、各项政策出台前、决策中,该县都要围绕项目用地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改革中群众的承受能力等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吸纳群众建议,真实反映群众愿望,严防引发信访问题。坚持矛盾纠纷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全面掌握辖区内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倾向,深入推行综治、司法、信访、调解“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模式,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期,该县对排查的各类矛盾纠纷认真分析,综合研判,对有可能越级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30个重点问题,落实了县级包案领导、承办单位、承办责任人及吸附措施,全力确保重点矛盾纠纷在县内得到及时、妥善化解。
四是督查抓得紧。由县信访联席办牵头负责,分东、南、北三个区域,由三名科级领导带队,分片包抓22个镇及县直部门的信访工作,定期深入镇、部门调研、督查,对信访事项进行追踪督办,协助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尽最大限度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实行信访工作月检查、季通报、半年督导、年终总评,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在平时。狠抓信访积案和疑难案件的督办查处,严格实行一个信访案件、一名包抓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份会议纪要、一个解决方案、一次性落实到位的“六个一”工作机制,确保信访积案和疑难案件一抓到底,严防反弹和终而不结。
五是机制建得全。结合县情实际,该县探索建立了十项长效工作机制。一是信访工作排查机制,突出重点矛盾纠纷的排查,把好信访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二是信访案件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办理机制,确保信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落实;三是重大信访案件县级领导包抓机制,使“骨头案”、“钉子案”得到有效解决;四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解疑释惑和处理机制,对未处理到位的问题及时处理到位,对依法处理后仍然缠访的信访人做好解疑释惑工作;五是部门、单位信访工作接待化解机制,进一步规范镇和部门信访工作行为;六是信访重点对象吸附机制,真正把信访重点对象吸附在当地;七是建立劝返工作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置;八是困难群众帮扶机制,做好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生产扶持工作;九是违法信访人员责任追究和处理机制,依法处置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十是督查落实、责任倒查机制,由县级领导牵总负责,对信访事项跟踪督办。
据统计,2012年该县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331件次,同比下降16.6 %。其中:受理群众来信495件,同比下降19.3 %;接待群众单个来访1138人次,同比下降11.9 %;接待群众集体上访51批698人次,批次与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2%和21.6%。全年共办理各类要结果信访案件632件。其中:市以上交办要结果信访案件14 件,按期报结14 件;交办信访积案16件,办结16 件;办理市长信箱信件389件,按期回复率100 %;县级领导批示要结果信访事项213件,已办理197件,正在办理16件,按期结案率100%。一大批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全县信访工作呈现出“四多五降一好转”的可喜局面:群众理性上访反映诉求的多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多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多了、该谁解决谁解决的多了,信访总量、个访数量、来信件数、集体访次数、越级访人数不断下降和信访形势明显好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