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专题文章>绿色安康 > 正文内容

    做好农村改厕 造福人民群众——安康市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佚名 时间:2013-01-24 10:43 来源: 字号: 打印

    2012年第60期(总第130期)

        安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12月13日


    做好农村改厕  造福人民群众——安康市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显著

        农村改厕既是新医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又是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改变群众生活陋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将农村改厕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以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创建为契机,以实施国债项目、扶贫项目、生态项目为依托,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帮扶、乡镇主抓、村民参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多轮驱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2年度1.7万户农村改厕项目任务已完成1.65户,完成率为96.9%,位居全省前列,受到省爱卫办高度评价。我市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村改厕工作先进单位”,全省2009-2011年农村改厕工作总结会、2012年农村改厕推进会和陕南三地市农村改厕现场培训会先后在我市举办。截至2012年12月10日,全市建成农村卫生厕所20.6万户,累计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52472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44.01%。
        一、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卫生、农业、建设、财政等14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统筹实施全市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将改厕任务纳入县区政府医改重点工作和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与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奖惩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各县区也相应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细化分解任务,强化日常管理,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分年度制定了《农村改厕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印发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技术标准》、《农村改厕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每年坚持召开改厕项目启动会、推进会和现场培训会,交流工作经验,加强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市级配套资金212.5万元(其中2012年拨付市级配套67.5万元),各县区调整财政支出,严格按照标准落实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保障了改厕工作顺利开展。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结合爱国卫生月、科技“三下乡”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农村改厕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发放改厕宣传资料30000份,悬挂标语横幅150余幅。与电视台联合制作农村改厕新闻专访,利用闲置菜地将三格化粪池粪液施肥与传统工艺进行“肥效对比”,组织群众现场观摩。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求每个县区选择一定的项目乡镇,先行开展一批改厕示范村、示范户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有效的提升了施工人员标准意识和农民群众的改厕参与度。
        四、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按照“示范带动、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形成规模”的工作原则,以项目镇办为单位统一审定施工队伍资质,明确施工要求和工程质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改厕模式,以人均不少于0.7立方的标准,大力实施集中管网大型三格式化粪池改厕,整村整片推进,有效降低了农户改厕费用,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支持。同时,采取集中招标的形式,由县区爱卫办统一组织采购橡塑三瓮成品3770套,抽调专人及时安装,加快了工作进度,规范了项目管理,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
        五、统一标准,严格管理。修订完善了《农村改厕检查考核办法》和《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建造图纸》,严把改厕设计、施工、验收环节,通过“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方法,强化施工质量监管。按照省上改厕工作实名制登记的要求,定期组织改厕专干采取查阅资料、电话随访、实地抽查的方式,对各县区项目实施和户厕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下发改厕通报20余期,确保了全市农村改厕建一座、成一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屈孝旭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