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省文化厅组织的安康汉调二黄剧本《凤堰如歌》(作者孙远友)、《莲花台》(作者邹尚恒)讨论会在西安召开,副市长杜寿平出席讨论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玉峰专程看望了参加讨论会的各位专家和作者。
讨论会由省文化厅艺术处刘向阳处长主持。刘处长对安康继面向全国征集汉调二黄优秀剧本喜获成功之后,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彰显安康精神,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精品剧目,市振兴办与全市重点戏剧、歌词、音乐作家签约,全面调动、激发全市创作力量的思路、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与会专家对两部剧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真诚而客观地指出了两部剧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中肯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全国著名评论家孙豹隐认为,安康原是陕西戏剧的重镇之一,自1988年《马大怪传奇》之后大戏创作有所缺失,本次讨论的两部新戏让人看到了希望。他认为,好戏是抓出来的,关键在领导,领导重视是出好戏的第一要素。《凤堰如歌》主题鲜明语言生动,人物丰满,具备了乡村喜剧的良好基础。如能把镇长这一角色提升为一号人物,更能够凸显时代精神与主题。序幕与第一场与主体关联不大,如果剥离出来,可以另外构成一部弘扬安康精神的好戏。《莲花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有着一定的时代高度和社会深度,部分场次写得很精彩,建议删减不必要的次线与枝蔓,更加集中地塑造主要人物。
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小康认为,自安康振兴汉调二黄工程启动以来,抓创作措施得力,势头很好。《凤堰如歌》显示了剧作者把握舞台的功力,情节设置,喜剧元素有一定特色,建议加强镇长这一角色的喜剧主动状态,以此构建情节,铺排人物,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莲花台》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朴实、善良、独立、坚强的传统妇女形象,需要强化的,是女主人公的戏剧动作,要充分用好情节设置中的关键点,使人物性格发展更为丰富、合理。
国家一级编剧党小黄认为,安康抓创作的多项举措让人振奋。《凤堰如歌》质朴、自然、幽默,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鲜活,如能从纷繁的表象中上升到更高的理性层面,揭示人物的灵魂与心灵世界,作品能再上一个台阶。《莲花台》切入角度很好,有相当的思想价值,情节组织编排合理。人物形象基本立柱。需加强的是,丰满人物形象,紧凑勾连情节,强化对社会的认知作用和批判作用。
国家一级编剧谢艳春认为,《凤堰如歌》结构流畅完整,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具备了一部好戏的基础,建议更加明确主题定位,集中笔墨,深入开掘人物内心世界,凸显时代精神。《莲花台》主题鲜明,充分体现了主流意识和传统价值,建议增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删减关联不紧的人物和情节,下大力气精心设置重点场次、核心唱段和关键唱词。
省艺研所所长、著名评论家丁科民认为,《凤堰如歌》很有基础,语言生动风趣,有着浓郁的现实气息,建议调整镇长为主要人物,强调其戏剧主动性,在情节设计中磨砺出鲜活的人物性格。《莲花台》有着较强的现实感,在价值判断中有着警醒作用,剧作者在着力寻找着新发现,具备了一部好戏的基础,需要加强的是,集中情节、人物,删减枝蔓,强化人物内心冲突,增强丰富性,强化理想主义色彩与精神力量。
市振兴办主任、市文广局局长对省上多年来对安康戏剧事业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并就如何梳理、消化、吸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作了安排部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