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全市旅游工作紧紧围绕“药、水、游”三大产业发展战略,以“生态旅游兴安康”为主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景区景点,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实现了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45万人次,年均增长2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3亿元,年均增长14.7% ,相当于GDP的3.4%,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亮点,在拉动三产、增加社会就业、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产品开发初具规模。开发了以瀛湖为代表的汉水风光,以南宫山为代表的森林公园,以岚河为代表的江河漂流,以龙舟节为代表的旅游节庆,以紫阳名歌为代表的民俗风情,以当地土特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体、民间工艺品为补充的旅游纪念品,以安康至岚皋为代表的精品旅游线路。组建了以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饭店、车船为主体的旅游经营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景区景点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载体,全社会共同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格局。
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五”期间,随着西康线的开通运营,全市主干线公路拓展改造,交通瓶颈缓解,进入性明显增强。瀛湖、南宫山、香溪洞等核心旅游区的硬件环境得到了改善,景区的功能增强,使安康具备了批量接等游客的能力。
旅游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壮大。“十五”期间,全市AAA级景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全市宾馆饭店由2001年45家发展到276家,其中星级宾馆由5家发展到19家,床位数由4500张发展到1.75万张,餐位数达1.9万个,旅行社由2家发展到21家,导游人员由23名发展到198名。
市场开拓取得突破。成功组织接待了跨越秦岭看陕西记者采访活动,拉开了全市旅游宣传促销的序幕,相继在省内外主流媒体上做了大型的专题节目,提升了安康旅游的知名度;相继举办了龙舟节、富硒茶文化节、南宫山登山节、漂流大赛,千名读者游安康、陕北人民游安康等“生态旅游兴安康”系列活动;组织旅游企事业单位赴汉中、十堰、西安、延安、愉林等地进行形式多样的旅游推介活动;印刷了《安康风光》1.5万册,《安康旅游消费指南》5000册,旅游宣传折页10万份向外分发。为开辟客源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时期,我市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突破,主要是公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缺乏旅游精品名品,难以形成卖点;国内知名度低,旅游形象模糊;资源保护意识不强,低水平建设现象普遍。
2006年是“十一五”起始年,作为“药、水、游”三大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将做大做足瀛湖景区亲水文章,使之成为西北水上旅游龙头景区,逐渐丰富长廊旅游功能,打造功能齐备、特色独具的水上黄金旅游线。安康主城区构建都市山水风情旅游圈,发展陕南山水人文休闲旅游,成为安康都市旅游的重要支撑;同时,以“养生水城、中国安康”为形象定位,以生态为本底,以汉水为纽带,结合“健康快乐、清新美丽、浪漫休闲”的城市特质,加快汉水人文旅游片区突破发展、巴山休闲旅游片区优先发展、秦岭生态度假片区加快发展。以亲水旅游项目为主打品牌.以绿色生态为主题,以健康养生为卖点,以培育品牌为核心,以市场营销为关键,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实现我市旅游的跨越发展,努力将安康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使安康成为国内知名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成为陕西生态旅游的示范区,成为安康的支柱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