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就
《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有关问题答中国政府网问
近日,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发展纲要》紧紧抓住关系行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对重点行业发展和区域布局进行了部署。为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发展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接受了中国政府网的采访。
问:针对现有市场经济条件,《发展纲要》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思路?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发展思路需要调整,要把思路从传统的农民生产什么就加工什么,转换到以市场需求为取向上来。也就是,市场需要什么就加工什么,就指导农民去种什么。有些东西本来并不生产,但市场有这种需求,就要通过食品加工企业的传递,指导农民去种植,改变原来的种植方式和结构。应该说,《发展纲要》所确定的发展思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市场导向作用的发挥。
问:《发展纲要》对食品工业的发展模式是如何规划的?
答: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争取培育出像可口可乐、雀巢咖啡这样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我国食品工业中大企业是少数,更多是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遍布城乡,不仅能够满足当地人民各种各样的生活需要,而且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在创造税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问:对于处理与农民利益关系问题,《发展纲要》是否给予了相应考虑?
答: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食品工业作为农业的后续产业和与农业关系最为紧密的工业部门,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和模式。比如说,“公司+农户”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因此,《发展纲要》强调,食品工业发展要切实做到与农民利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挂起钩来。
问: “十一五”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是如何确定的?
答:“十一五”时期,虽然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处于下降趋势,但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将位于居民消费支出之首,不仅食品消费总量会增加,而且商品性消费取代自给型消费的趋势明显加快,工业化食品的消费比重将逐步增长,食品需求的市场空间很大,因此食品工业将在“十五”时期年均增长率20%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考虑到发展质量和食品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增长速度将比“十五”时期低一些,预计为15%左右。
问: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发展纲要》对确保食品安全提出了哪些措施?
答:一是继续推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二是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支持流通企业建设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三是抓好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加快食品标准制订和修订,全面提升食品的质量水平。四是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五是加强行业自律,对行业内的害群之马,对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予以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