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旅游
- 主题教育
- query
- 生态
- 圆满
- 宁陕
“十五”期间,我市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总体规模不断增强,“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中的小水电开发和中药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总体规模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发展战略和“药、水、游”发展主题,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突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催生小企业,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圆满地完成了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十五”计划。
预计2005年底、全市总产值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4%;工业总产值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4%,分别比2000年增长100.37%、133.62%、89.64%、94.19%和96.46%,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十五”期间年均分别递增14.95%、16.39%、13.65%、14.19%和14.16%。
“十五”期间,我市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新上、技改和扩建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客商和外来投资办企业,增强我市发展实力。狠抓五大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0个县区营业收入均超2亿元,5亿元以上县区8个。营业收入过亿元乡镇(办事处)28个,其中5亿元以上5个。营业收入过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80个,成为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乡镇企业及非公经济快速发
截至2005年,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个数达8.45万个,其中个体私营企业8.34万个,拥有职工总数22.5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7850个、7600个和3.85万人。乡镇企业拥有资产总计55.60亿元,比2000年增加20.6亿元。到2005年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30亿元,占全市GDP的23.5%,比上年增长12.57%。
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财政增收的主渠道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67%以上,三分天下有其二。2005年实交税金3.04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35%以上。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18.25万人,安排国有、县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4520余人,为政府分忧、农村稳定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较大贡献。实现利润总额10.06亿元,预计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55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强。
小水电开发势头强劲
“十五”期间,全市坚持“小工程,大群体”的建设思路,以改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为目标,合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加快各类水利设施建设,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建成6处县城防洪工程,汉江干流安康重点段防洪工程已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立项,先期启动的安康城区江北护岸工程已经竣工。
城乡供水事业迅猛发展。5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人饮解困”、西部人饮工程等项目机遇,投入资金2亿元,修建各类供水工程1496处,40余万群众饮水困难状况得到彻底改善,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80%,初步建成了水源可靠、管网完善、水质优良、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的城乡供水体系。同时,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多数供水企业扭亏为盈,增强了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能力。
农村水电开发势头强劲。近几年,大量民间资本注入我市水电开发市场,为全市水电建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5年间新增小水电装机13.88万千瓦,完成投资10.8亿元。汉江支流在建500千瓦以上电站29座,装机16万千瓦,已落实开发业主的30处,装机35.5万千瓦,对壮大区城经济实力,加速工业化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市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能梯级开发规划已完成,为今后我市水能资源的规范有序开发提供了保障。
食品药品安全引领产业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从零起步,克难攻坚,以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为切入点,推动食品和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年来,我市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GMP、GSP认证中,充分运用监管手段,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使全市4家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197家企业通过GSP认证。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上,紧紧围绕“药、水、游”三大产业发展,按照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的总体思路,抓住绞股蓝、黄姜、葛根、杜仲四大优势品牌,充分发挥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按GAP要求指导建立了一批绞股蓝等药源基地.其中北医大平利绞股蓝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积极监督帮扶安康新生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和安康长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开工建设,为地方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市连续3年承办西洽会安康医药贸展任务,去年又圆满完成了中国首届秦巴药洽会和陕港合作周中药贸展筹备工作,有效宣传了安康中药品牌。绞股蓝三倍体、四倍体新种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绞股蓝泼尼松片”等一批国家级新药进人审批阶段。据统计,全市中药产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3%。
“十一五”期间,通过发展和二次创业,将使我市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布局更趋合理,结构得到优化,主导产业更加突出,整体科技水平、装备水平、创新能力、职工素质达到全市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经济总盆占全市GDP总量的50%。
“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到2010年全市实现增加值5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4亿元,“十一五”年均分别递增13.27%和13.40%,完成营业收入204亿元,总产值17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5.60亿元、利润总额17亿元。职工总数达到30万人,支付工资总额24.23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达800元以上。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要求的物质支撑体系。通到5年的市场整治、规范与建设,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基本规范。加快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研发与技术创新、医药骨干企业重大技术升级、中药营销及信息网络建设等六大工程建设,延伸中药生产链,全力打造秦巴药业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