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发挥优势,打响“生态旅游”牌,推进了该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
丰富的生态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气候,塑造了岚皋“风光秀丽景点多,资源丰富物产多”的鲜明特色。岚皋旅游业起始于1992年南宫山森林公园的动工兴建。1998年,岚河漂流和神河源两大景区开始运作。这时,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到了政府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初,县上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的发展战略。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和旅游产业发展远景规划。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县上领导身体力行,全民积极参与,增强了全县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思想意识,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形成了关心旅游、理解旅游、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
据普查,岚皋境内共有景点230个,一级景点75个,二级景点54个,三级景点101个。南宫山、神河源、漳河坪、蜡烛山、千层河五大景区呈网状分布在县城四周。该县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营销模式,集全县财力、人力和物力,先后到全国各地举行大型旅游推介活动。在2004年成功举办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的基础上,去年,又成功举办了首届民歌大赛,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政府还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旅游项目、产品开发和旅行社经营等活动。浙商投资2500万元修建岚河湾水上乐园,刘志佳创办了绿色食品公司、邵建华的根雕石刻工艺厂等一批专门从事旅游土特产品开发经营的企业应运而生,众多商贾纷至沓来,掀起了新一轮热潮。目前,该县已有旅游服务公司3家,注册资金600万元,旅行社1家,旅游定点饭店3家,专业导游人员18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
该县的“杨家院子”,因开办“农家乐”开始名扬市内外。这些紧邻景区开办的农家乐,红红火火发展的势头成了该县旅游业发展的最好见证。近年来,游客的不断增加为农家乐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县目前已有210户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在6万人次以上,可给农民带来2000万元的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